搜索
伯牙鸣玉琴,幽音随指发。不是钟期听,俗耳安能别。高山闲巍峨,流水声呜咽。一卷冰雪言,清泠冷心骨。分明古雅声,讽谕成凄切。皴bq老松根,晃朗骊龙窟。荆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金多丑女妍,木朽良工拙。奸宄欺雷霆,魑魅嫌日月。蝶迷桃李香,鲋惘江湖阔。不寐孤灯前,舒卷忘饥渴。
猜你喜欢
清浅白石滩,绿蒲(pú)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huàn)纱明月下。
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
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
参考资料:
1、尹贤.唐诗绝句选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01月第1版:57.
2、颜邦逸赵雪沛编著.文学作品赏析中国古典诗歌: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03月第1版:159-160.
3、王春梅编.唐诗三百首注音版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03:49.
白石滩:辋川的一个地方,王维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向:临近,将近。堪:能够,可以。把:握。
浣:洗。浣纱:用西施浣纱的典故,暗示浣纱女的明丽。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用笔都空灵、超妙。这正是司空图所推崇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的高境。
最后两句,诗人在白石滩上绘上了一群少女。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都趁着月明之夜,来到这浅滩上洗衣浣纱。不言而喻,正是这皎洁的明月,才把她们吸引过来的。这就又借人物的活动中再衬明月一笔。由于这群浣纱少女的出现,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顿时生出开朗活泼的气氛,也带来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都活起来了。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幽静而有生气,乡村生活气息颇浓,与《过香积寺》、《鹿柴》那一类诗的冷寂情调、意境是迥然有别的。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清浅、明朗、柔和、优美的图画,足可见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画面清丽优雅,盎然生机、喜悦之情溢于言外。诗写清溪白石,语言也象清溪白石,洁净洗练,朴素圆实,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诗风。
阳气堂堂忽渐阴,万山西面布黄金。蝉鸣红树流清响,僧撼暮钟来好音。
草下伏萤争列耀,云边飞鸟倦归林。时虽小晦朝来显,天道循环古到今。
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石路险盘岚霭滑,
僧窗高倚泬寥明。凌空殿阁由天设,遍地杉松是自生。
更有上方难上处,紫苔红藓绕峥嵘。
春郊向不雨,夏夜苦无休。云带嵩□瞑,衢通汴泗流。
衡门人迹少,禁苑暮烟浮。宴息㭺齐阁,鸣鸠厌底求。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
结从胚浑始,得自洞庭口。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
担舁来郡内,洗刷去泥垢。孔黑烟痕深,罅青苔色厚。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名儒待诏满公车。才子为郎典石渠。莲花法藏心悬悟,
贝叶经文手自书。楚词共许胜扬马,梵字何人辨鲁鱼。
故旧相望在三事,愿君莫厌承明庐。
尘坌障双眼,闭门息交游。圣经断金义,当从古人求。
清尊洗风月,非可与妇谋。据梧不成寐,帘影灯幽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