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鹄矶头红染泪,手杀都堂如儿戏;
飞鞍叠骑尘碾尘,报书一夕三回至。
天子圣明臣敛手,胸臆决尽天下事。
二百年来好纪网,辰裂星纷委平地。
天长阍永叫不闻,健马那堪持朽辔。
书生痛哭倚蒿篱,有钱难买青山翠。
猜你喜欢
有所思,乃在燕山隅。何用问遗君,大秦明月珠。结以连理带,荐以合欢襦。
又何问遗君,青丝系玉环。可直千万馀,翠羽绍缭之黄金错其间。
闻君有它心,拉杂其珠摧其环。摧其环,临高台。反袂以障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若复相思,有如此珠,有如此环。
非我可为,鸡鸣狗吠。我视兄嫂,不言谓何。东方须臾高奈何。
晓钟催送蛮春到,桃符椒颂都新。东风欺负白头人。
贺无庭雀,排闼尽痴云。
休疑爆竹驱山鬼,宵来红叶堆门。肩寒吻渴瓮生尘。
茶烟炉篆,斗室自氤氲。
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
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
梦去湖山阔,书停陇(lǒng)雁稀。
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fēi)。
我送你东归,相别之时,泪水沾湿了衣襟戍守天涯的人只我一个没有回归。
封将军兵败被削官,我又将依靠谁呢?
梦里来到一片湖水山光十分开阔之处,家书写好了,却难觅凭寄的大雁。
幸好你我两家庭院邻近,你如今回去正好顺路帮我捎份家书。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01-202页
门客:僚属,此处为诗人自指。
书:书信。陇雁:飞越陇山传递家书的大雁。相传大雁善传书信。典出《汉书·苏武传》。
柴扉:柴门,这是岑参自指己家。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或756年(天宝十五年),封常清兵败削官之后,诗人感到更加孤单,无所依靠,因而诗中多漂泊之意。
当时,安史之乱初起,天下为之骚动,边塞也不得安宁。在此人心惶惶之际,久居塞外的诗人自然黯然神伤,更兼送友东归,孑然自处,因此说“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诗人供职封常清幕府颇见任用,可是如今封常清兵败洛阳,被削去官职,诗人不由有物伤其类、痛失知己之感,故曰“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觉得无所依傍,孤单伶仃。“”意即路途遥远,信息难通,愁郁之情无可排遣。“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两句是诗人强自安慰之语,实则是心伤故人远去后,自己将更加孤独,思乡之情将更加浓烈。全诗言辞凝滞,愁肠百结。读来感人肺腑,令人满目凄然。
病馀相对两枯椿,霜发毵毵映暖窗。
纵有丹青描不得,到头六六不成双。
蜀人诧蜀不能休,花作江山锦作州。
老我无缘更行脚,羡君来岁领遨头。
碧鸡金马端谁见,酒肆琴台访昔游。
收入西征诗集里,忆侬还解寄侬不。
海上聊一望,舶帆天际飞。狂蛮莫挂甲,圣主正垂衣。
风恶巨鱼出,山昏群獠归。无人知此意,吟到月腾辉。
弭节发襄国,饮马清洺水。山岳忽阴冱,急雪白玼玼。
北风利如刀,剪剪射双耳。饥乌时一鸣,仆夫寒堕指。
人生三间茅,岂不愿乡里。天子命有行,去去何敢已。
道傍有旗亭,湿烟乱汀苇。尚想布衾人,晏眠犹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