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流芳亭畔草如油,堕粉吹香历几秋。鄂国有祠争下马,西陵无主漫登楼。
玉龙酿熟多酬直,土哺鱼肥易上钩。南北诸峰收不尽,朝朝放艇过溪头。
猜你喜欢
西楼月下当时见,泪粉偷匀。歌罢还颦(pín)。恨隔炉烟看未真。
别来楼外垂杨缕,几换青春。倦(juàn)客红尘。长记楼中粉泪人。
记得那年月夜,在西楼相会。你偷偷地抹去脸上的泪水。唱罢了歌儿,还皱着双眉。只恨香炉烟袅袅,你的容貌未看仔细。
别来光阴逝如水,楼外的柳丝,几次生绿。在尘世中奔波,我已很累。唯有你的娇容,时时在萦绕脑际。
参考资料:
1、邓绍基,李玫.晏殊晏几道欧阳修诗词精选180首: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10:第92页
2、杨恩成.宋词观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02:第135页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西楼,乃当时听歌见人之地,宋人词中多以“西楼”“西厢”“西窗”为名。泪粉偷匀:暗自擦干泪水,重把粉搽匀。还颦:却皱着眉。还,却。颦,皱眉。
青春:春天。倦客红尘:厌倦了客居,指奔走在外。
上阕追叙当时情景,尤能以寥寥数字传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动。首句点时点地并点事。二、三两句写歌女神情,泪水冲洗着脸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匀”者,怕席上诸人看出泪痕之故,仅此一句,已写出了歌妓那强颜欢笑以助人取乐的可怜处境。然而,尽管强颜欢笑,终于掩不住内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罢,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这便是所谓“歌罢还颦”。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当时月下所见的这位歌女,既有喜爱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缘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点,可惜隔席而坐,缕缕炉烟遮挡了视线,以至于如今回想起来,只能记得一个朦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歌妓命运的同情是一贯的,如其《玉楼春》词云:“清歌学得秦娥似,金屋瑶台知姓字。可怜春恨一生心,长带粉痕双袖泪。从来懒话低眉事,今日新声谁会意。坐中应有赏音人,试问回肠曾断未?”看来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赏音人”,亦每每为她们的不幸而感怀伤神,这不难理解,因为作者自己就是一个“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痴人”。
下片写别后相忆,亦抒发自家身世之感。当时月下相见,犹恨未能看得真切,不意此后再也无缘相见,恍惚之间,竟是数年。这里,用了“几换青春”四字,意义双关,表面是说已过春光几度,暗里亦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里行间,继续流露出对歌妓命运的关怀。接下自抒厌倦尘世之感,因有“一肚皮不合时宜”,所以颇引这“一春弹泪说凄凉”者为同调,那么,“长记楼中粉泪人”,就多少是由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缘故了。
八尺
閒来但借邺侯书,短发萧萧亦自如。已识浮生皆客寓,得逢欢笑即吾庐。
乞飧粗饭心无事,补句残诗习未除。偶欲寻山成隔别,尔音频寄莫教疏。
玳匣尘封,何须更问,笛床棋道。韶香冶粉,不是无才吟到。
为东风、日日吹愁,诗肠暗被春磨耗。待来朝、春去愁空,已剩落花烟草。
怀抱。难消遣,记盘马长堤,杏鞯红好。横飞醉墨,粘湿当垆轻缟。
怎眼中、不似心中,酒钱用尽胡姬老。傍斜阳、弄水江头,淡碧天容倒。
当年烽火耀天起,曾乞严师跨海临。蒯聩无知争卫国,元康多难启戎心。
天朝既画擒王策,下国应存守险箴。不信楼船忽飞渡,钟山王气久销沉。
冻云埋山天冥濛,北风无情雪塞空。道傍人稀鸟飞绝,问君东游何匆匆。
君言薄官淡无味,免俗未能聊复尔。我评兹事一鸿毛,因行且看佳山水。
陵阳楼阁压高城,烟屏百叠双流横。姑孰江亭更奇绝,浓黛两抹长眉青。
山形成龙复成虎,六代遗踪供吊古。大荒莽苍江水黄,两涘风烟眇吴楚。
却浮一苇下长川,浮玉低昂波聒天。梁溪南岸小停橹,一酌人间第二泉。
阊门峨峨过吾国,姑苏临波照金碧。太湖三万六千顷,上有垂虹跨南极。
我家越相尚神游,试从烟浪访扁舟。问讯白鸥相记否,谓言久客不胜愁。
软红三尺长安道,九重城阙乾坤绕。西湖山寺浙江楼,君昔曾游今更好。
故人客馆中天开,非君谁上黄金台。挽著天衢五云上,却望江湖如梦回。
万境何如一丘壑,几时定解冠裳缚。幔亭山下桂丛深,清社向来都寂莫。
九重宵旰爱民深,令尹宜怀抚字心。今日黄堂一杯酒,殷勤端为庆民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