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年年为客向章台,面脂如珠红满䰄,短褐行缠归去来。
归去来,种得油麻如黍子,依旧风帆向楚开。
猜你喜欢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棹(zhào)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lún),还酌醑(xǔ),孤村遥指云遮处。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lù)。
杨柳低垂着细长如丝的枝条,树上开满了鲜花,楚江两岸黄莺啼呜,春山笼罩在暮色中。划起一叶轻舟,驶出深深的水浦,缓缓唱着渔歌悠悠去。
放下垂钓的丝线,斟满一杯美酒,遥望白云尽处的孤村。划过长长的沙汀,停泊在浅浅的渡口,惊起了一行栖息的沙鹭。
参考资料:
1、李建龙.中国金榜百家经典·第5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2年:170-171页
2、赵崇祚.《花间集》:花卷出版公司,2012:300页
渔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楚岸:楚江之岸。长江濡须口以上至西陵峡,古城楚江。棹:动词,犹言以棹划舟。
垂纶:钓丝。醑:美酒。李白《送别》:“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汀:水中之洲。沙鹭:栖息在沙滩或沙洲上的鹭鸶(lùsī)。
上片前三句,用“柳垂丝”、“花满树”,描绘出开阔秀丽的背景,暮春天气,楚江两岸,垂柳轻拂,袅娜多姿,一树树鲜花,姹紫艳红,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莺歌燕舞,生机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这为作者春游渲染出欢快明朗的气氛。
上片后三句,用“棹轻舟”、“出深浦”,写词人初游,他乘坐一叶扁舟,轻轻荡着船桨,悠闲自得地从一条小河上出发,刚刚漂入开阔的楚江之时,便听到悠扬的歌声,那歌声起处,但见早出的打鱼人,已经满载着鱼儿,穿梭似地往来于江上,各自回家,他们看着丰硕的收获,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游客。这里有渔船、渔人、游人、滔滔江水伴着高亢的渔歌,沓杂纷繁,热闹异常。
下片前三句,描绘出一船船鲜嫩的鱼虾鳖蟹,令人垂涎。游兴正浓的词人,不肯作罢。过片“罢垂纶”之句,正是说他为渔郎之获吸引而垂钓长川,且喜有了可足美餐的收获,方才作罢。旋即以此嘉肴佐美酒,呼朋啸侣相斟酌,亦即词中所云“还酌醑”。这是一次饶有兴味的野餐,人们早自忘却了时光的流逝,直到酒足兴尽才准备回家。“孤村遥指云遮处”一句,即是准备返航时的一幅画面:已是暮云西遮,同伴们相邀返回,他们遥望着远方,相互指指点点,那天边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下榻的去处。
下片后三句,则是写从沙洲返回的情景。用“深”字才形象性极强,暗示出已是夜幕降临时分,船儿在水上摸黑行进,难辨深浅,人们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状,可以想见。忽然间,“惊起一行沙鹭”,打破了万簌俱寂的江空。这一句以动写静,与上文明媚春光下的莺啼燕鸣、渔郎引吭以及鸣俦啸侣形成鲜明对比。
该词写渔父生活之乐,抒避俗隐逸之思。全篇写景指事,宛转自如,犹如连载之湖山渔隐画轴,幅幅俱精,美不胜收。
去年频共酌,此日不相过。一水原非隔,扁舟汝自磋。
冠裳虽暂改,意气近如何。世事君知否,浮云晚更多。
已是杀釭花,月笼深閤。何处行云到巫峡。一湾流水,只有浮萍开阖。
依稀亲记斗,池边鸭。
明日暖风,兰纱裁夹。玉剪多情度帘押。蜜犀蠲忿,定带露痕偷掐。
几时频见也,纤红甲。
借取清流慢送船。客中幽梦伴鸥眠。断云亭畔白疑石,落叶林端凄似弦。
新浴罢,曝晴滩。相怜瘦减且无言。青山错吐真消息,付与泉声到野田。
高岫拟耆阇,真乘引妙车。空中结楼殿,意表出云霞。
后果缠三足,前因感六牙。宴林薰宝树,水溜滴金沙。
寒谷梅犹浅,温庭橘未华。台香红药乱,塔影绿篁遮。
果渐轮王族,缘超梵帝家。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江郡将何匹,天都亦未加。朝来沿泛所,应是逐仙槎。
腊雪已知收岁事,快晴喜复上朝晖。
清樽要及东城醉,趁取风光未苦飞。
家本樊川老蜀都,世家冠剑岂寒儒。
笔耕尚可储三载,酒战犹能敌百夫。
僻爱舜琴湘水弄,每悬孙画醉仙图。
孟光笑语长相逐,唤作梁鸿得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