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买印支公僻,输瓶座首能。咒言听似鸟,梵字写如藤。
托钵施仙饭,支床面佛灯。一身犹不用,何处有三乘。
猜你喜欢
荒崖传有虎,飞锡径登危。
衣槲纫枯叶,餐松嚼嫩枝。
病人求咒水,野老施庵基。
一夕缘何事,飘然失所之。
却月凌风度雪清。何郎高咏照花明。一枝弄碧传幽信,半额涂黄拾晚荣。
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犹胜远隔潇湘水,忽到窗前梦不成。
首句“却月凌风度雪清”是对梅花所处环境的描述。“却月(指弯月)凌风”本出自南朝诗人何逊的《咏早梅诗》:“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这一句总的意思是说:在积雪横陈、明月高挂的清宵,梅花在料峭的寒风中含情独放。从词人所展现的清幽的意境中,可以看出他是十分擅长通过意象的组合造成预定的效果的。这里的“明月、积雪”诸意象不但确实产生了一种幽雅的情趣,而且为后面女主人公的出现替读者作了某种环境与情绪上的启示。“何郎高咏照花明”是对“却月”句的补充与呼应。何郎,即何逊;高咏,即前面所指的《咏早梅诗》。词人说,在这种荡人魂魄的环境中,很容易使人想起何逊的咏梅佳作。正由于词人生花妙笔的渲染,才使本来就熠熠生辉的梅花更显得明艳动人。“一枝弄碧传幽信”,是对梅花的具体描写,但词人的着眼点却不在梅花的形体,而在于她所蕴含的春的信息,即“传幽信”。词人说由梅枝呈绿仿佛看到了春的韵律的萌动。正因为如此,才引出了后面的一句“半额涂黄拾晚荣”。额黄,指妇女额上的涂饰,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云:“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晚荣,则指在深宵开放的梅花。这一句的意思是:一位半涂额黄的年轻少妇,深宵步月,来到梅树下采摘花朵。这一句与上句不但在意境上有着十分有机的联系,而且在形式上也互为对仗,典雅精工,如“弄”与“涂”相对,“传”与“拾”相对,确实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传神作用,显示了词人深厚的艺术功力。以上是上片,词人在写梅的同时,引出该词的主人公,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过度。
下片的一开始便转入对女主人公心理的刻画:“春思淡,暗香轻,江南雨冷若为情。”词人说,暗香撩人,春思淡淡,女主人公自然忆起了远在江南的意中人,甚至想见了他在凄风冷雨中愁苦的容颜,因此,不禁黯然伤情。这三句由于句式参差(前两句每句三字,后一句七字),这样便自然在音调上形成了一唱三叹的效果,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了词中的衷伤情绪。下句“犹胜远隔潇湘水”,写女主人公由自己和意中人的不幸的遭遇,想起了湘君与湘夫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潇湘水”正是这方面的暗示。无疑,这种联想不但不能给女主人公寂寞忧愁的心灵带来任何慰藉,反而增添了几分悲剧感,使她感到了现实的残酷,以致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忽到窗前梦不成。”词人说,当女主人公再一次瞥见窗前幽独自放的梅花时,便从幽梦中惊醒,感叹起自己凄凉的身世来。
天回地迥浩茫茫,万象昭列四气翔。人生其中百念长,消松至灵空彷徨。
持握径寸寿无疆,专静沈默道之乡。心游至和迓百祥,有子贤哲孙枝昌。
委运任遇神不伤,念中无营身轻康。春妍景淑日载阳,莺鸣华发化无方。
子孙拜上千年觞,心知和悦乐未央。
琪树分阴日已凉,之官万里趣行装。塞鸿南向风云迥,宛马西来道路长。
水落石汧秋漠漠,山连秦陇树苍苍。远人互市心愉悦,共沐皇恩雨露香。
令名夙兴慕,良觌恨未遑。胡为即长瞑,生死徒相望。
虽无交好故,而独增叹伤。所伤吾道穷,善人日云亡。
深泉永潜寐,封树经几霜。往行有足称,人情自难忘。
爰采一束刍,路远不得将。
方伯本庆源,媲先树勋烈。腾骧在万里,早已见汗血。
剖符古冈州,遇事辄勇决。冠弁日岌峨,圭璋遽昭晰。
授钺典名藩,赐履遍海澨。溟浸歼鲸鲵,碉房扫槎蘖。
舞干服三苗,回面靖百粤。玉麟锡纷纶,铜柱表巀嵲。
石建盖恭谨,冯异功不说。幽讨从江门,从容榜兰枻。
悯溺吊厓山,蹈海愤始渫。左辖应未酬,台阶遂中折。
殊勋载盟府,芳猷被邦耋。念功今神尧,崇祠再昭揭。
秋风汗马趋,夜月皋禽唳。金貂缀惠文,千秋见臣节。
退食淡无事,一窗宽有余。
重寻总角梦,却对短檠书。
功业虽蹉跌,光阴且破除。
更须求半偈,回向此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