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悔上层楼望,翻成极目愁。路沿葱岭去,河背玉关流。马散眠沙碛,兵闲倚戍楼。残阳三会角,吹白旅人头。
猜你喜欢
边兵春尽回,独上单(chán)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hén)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春日里无战事士兵都已返回,我独自一个人登上了单于台。
白炽的太阳从大地内部升起,奔腾的黄河从远天之外涌来。
黄沙翻滚纹痕好似大海波浪,狂风呼啸响声疑是平地生雷。
很想跨越阴山关隘看个究竟,阴山关隘虽已天亮门户不开。
参考资料:
1、邓绍基.新编唐诗三百首:大连出版社,1990:316
2、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840
边兵:守卫边疆的士兵。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
地中出:从平地升起。
沙翻:沙随风翻滚。响疑雷:响声如同雷鸣。
阴关:阴山山脉中的关隘。阴山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屏障,绵亘今内蒙古自治区。
张蠙早年曾游塞外,写了不少边塞诗。单于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西,相传汉武帝曾率兵登临此台。这首诗,描写边塞风光,语句浑朴,境界开阔,虽出于晚唐诗人之手,却很有些“盛唐气象”。
首联是全诗总领。“春”字和“独”字,看似出于无心,实则十分着力。春日兵回,边关平静无事,乃有登台览物之逸兴;虽曰春日,下文却了无春色,更显出塞外的荒凉。独上高台,凝思注目,突出诗人超然独立的形象。
“”一轮白日,跃出平地,写它喷薄而上的动态;千里黄河,天外飞来,写它源远流长的形象;“白日”、“黄河”对举,又在寥廓苍茫之中给人以壮丽多彩的感觉。白日出于地中而非山顶,黄河来自天外而非天上,一切都落在视平线下,皆因身在高台之上的缘故。
颈联继续写景。两句比喻,牢牢把握住居高临下的特点:居高,所以风急,所以风如雷响,惊心动魄;临下,才见沙痕,才见沙似浪翻,历历在目。不说“如雷”而说“疑雷”,传神地写出诗人细辨风声的惊喜情态。而白日、黄河、沙浪、风声,从远到近,自下而上,构成一幅有色彩、有动态、有音响的立体图画,把边塞风光,写得势阔声宏,莽莽苍苍之至。尤其是“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一联,语句浑朴,境界辽阔,学盛唐而能造出新境,很为后人激赏。
尾联写诗人从单于台上向北眺望阴山,那是汉代防御匈奴的天然屏障。诗人很想到阴山那边去看看,但见那起伏连绵的阴山,雄关似铁,虽然天已大亮,门户却紧闭不开,无法通行。
诗人分明看到横断前路的不可逾越的阻障,于是,激越慷慨的高吟大唱,一变而为徒唤奈何的颓唐之音。诗到晚唐,纵使歌咏壮阔雄奇的塞外风物,也难得有盛唐时代那蓬蓬勃勃的朝气了。
吴纨一尺秋霜寒,冰绡⽟麈裁合欢。团团素影落怀袖,何人月下乘青鸾。
二八佳人秋水色,提携未忍轻抛掷。閒寻小草戏流萤,儿家庭树秋风生。
秋风萧骚日夜来,明年何处荷花开。
舣舟背山郭,寒雨方凄凄。爱此澄江水,色映青玻璃。
北岸殊不然,一石五斗泥。同流判清浊,势与泾渭齐。
宵分星汉出,捩柁鸣晨鸡。虎牙既雄亘,荆门不可梯。
群峰互方圆,参差璧与圭。层巅挂飞梁,千仞垂虹蜺。
石子何磊磊,往往绝径蹊。榜人半赤脚,重茧如马蹄。
小子但果腹,歌啸忘酸嘶。嗟余怀寸禄,远适瞿唐西。
巫山渺安极,巘崿方端倪。晨夕展游眺,童稚相提携。
快哉篷窗内,偃息成幽栖。
残镫一点爇孤檠,门外萧萧落木声。风动庭梅疏影乱,露凝修竹暮寒轻。
支离瘦骨惟供病,牢落愁怀岂为情。此夜酒醒魂断处,半帘明月梦无成。
午桥雨过杜鹃啼,归客扁舟发宛溪。下濑薰风吹去棹,到家绿树遍长堤。
伯兄稚子经年别,画舸名园几处题。难忘敬亭山下路,清秋迟尔共扶藜。
市声俱不闻,野色良可喜。
听公北宅住,还我东皋子。
前代衣冠数二刘,云仍几叶学弓裘。吟诗自可传千里,习隐惟闻守一丘。
门外竹松还引径,花间池沼更通流。藏修有道书连屋,富贵无心雪满头。
久喜孙登同啸傲,却如颜阖避徵求。冥鸿一去云霄迥,白鹤孤飞岛屿幽。
对月想弹流水操,乘风未汎剡川舟。相思日夕情如海,何日芳尊话倡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