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端笏陪朝列,时禋谒圣林。戟门留石鼓,春殿静珠琴。
奎府星连切,璧池龙跃深。诜诜趋国子,早晚翠华临。
猜你喜欢
连夜灯花,几番鹊噪,剥啄朝惊。喜诗人结伴。远寻幽寂,河岸停棹,重叩柴荆。
诗酒神仙,烟霞杖履,尘外相看眼自青。春光霭、感荒芜不弃,翰墨交情。
菲才空有虚名。奈贫病、兼攻百感增。笑寒窗枯坐,一编愁握,苔阶倦扫,四壁尘生。
疏水羞将,壶觞未具,草草把词作饯行。真堪愧,愧等闲负了,月霁风清。
晓成阴。更潺潺冻雨,年色正骎骎。高厦云簇,连街花绚,春意先动江浔。
分素手、丛芳绣束,弄娇娆、偏惹护花心。百合水仙,乃馨君子,众美初临。
玉盏薄摇香露,倚猩红细靥,默默情深。媚眼惺忪,洛姬湘女,一笑对舞开襟。
几曾想、大唐妃子,矜国色、素面亚瑶簪?但止清芬在室,全胜兼金。
怀抱何由一洒然,劳生扰扰故相牵。城南山色青如许,不到云林又几年。
湘帘卷尽思悠悠,目断遥天雨未收。莫道故园无别恨,落花流水也关愁。
庄生十九言,妙处如筏喻。
我欲问公居,公心无所住。
可惜不当梅蕊破,幽香合在弟兄间。
号令风霆(tíng)迅,天声动北陬(zōu)。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dié)阏(yān)氏(zhī)血,旗袅(niǎo)可(kè)汗(hán)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遍全军,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
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
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
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参考资料:
1、吴战垒,王翼奇.《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336页
2、迟赵俄.《古诗百首赏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第182页
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天声:指宋军的声威。北陬:大地的每个角落。
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
蹀:踏。阏氏:代指金统治者。匈奴的王后,这里代指金朝侵略者。可汗:古代西域国的君主,这里借指金统治者。
神州:古代称中国为神州。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号令是北伐出师的号令,天声是大宋天朝的声音,这声音,北方遗民父老盼了好久好久,范成大《州桥》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北伐号令一出,即如飓风雷霆迅速传播,很快震动了最北边的角落。用这种天风海雨之势超笔,充分衬出民心士气的雄壮和誓复故土的决心,使全诗充溢着高昂亢奋的情调。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预言战事,充满必胜信心;“长驱”、“直捣”,势如破竹;“河洛”、“燕幽”,渡黄河是恢复宋朝旧疆,向燕幽则还要恢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乃是大宋自太祖、太宗而下历代梦寐以求、念念不忘的天朝基业!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用马蹄践踏阏氏的血肉,把可汗的人头割下来挂在旗杆上示众。“阏氏”、“可汗”这里指金朝侵略者。这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践踏之的痛愤,不正是《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另一种说法“。
“”想象凯旋的情景,其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正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相似,表达了岳飞长期的夙愿,也是他和张浚的共同理想。
全诗气势高昂,声调铿锵,充满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