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花鸭静云衣,娟娟春草依。临池捩颈卧,梦拂楚云飞。
猜你喜欢
花鸭无泥滓(zǐ),阶前每缓行。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
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
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花鸭身上清净无泥,常在阶前缓步而行。
它让羽毛不同于群鸭,黑白二色非常分明。
花鸭啊,你没觉到群心在忌妒么?不要惹得众眼受惊。
主人用稻粱喂养你,留心啊,千万不要先出声。
参考资料:
1、韩成武.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438
2、杜甫著.杜甫诗集:凤凰出版社,2013:158-159
3、李谊.杜甫草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51
花鸭:水禽。泥滓:泥渣。阶前:一作“中庭”。
牵:惹得。
稻粱:鸭饲料,比喻禄位。沾:沾受恩惠。先鸣:比喻直言。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借物说事,笔调轻松而情感含蓄蕴藉。
从诗题上看,这首诗似乎吟咏的是一只毛色不纯的鸭,但读罢全诗,就会明白这猜测是错误的。“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诗人明白提醒读者,江头所见的“花鸭”,羽毛洁净,不染泥滓,而且步态从容不迫。屋檐下的阶除大约是众鸭得食之所,诗人把花鸭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写,是为了收到一种对比的效果。众鸭竞食,花鸭却独自缓步于阶前。举止显得与众不同,花鸭不与众鸭争食,也许表现了它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这肯定会引起众鸭注目,并招来不测之灾。
“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仍是写诗人所见。原来“花鸭”毛色不杂,只有“黑”“白”二色,但这是富有象征意义的两种对比色。它正象征着花鸭,甚至也是诗人那“黑白分明、的处世态度。可见“花鸭”正是以其特殊的“花”才引起诗人注意、得到诗人赞赏的。这句诗中的“太”字也值得特别玩味,它至少含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赞赏花鸭立身行事,态度特别分明、不容丝毫苟且;其一是饱含着诗人对花鸭处世过于分明会导致祸患的深深忧虑。体会到这一点,在读到后面诗人直接出场呼劝花鸭的诗句时,才不会感到突然。
“”前一句仍是叙写,但已侧面展现了诗人焦躁和急切的情状,后一句则是直接呼劝了。“不觉”二字,表现出花鸭十分超然的精神,对众鸭的惊猜、嫉妒浑然不觉,或者竟是满不在乎。这是花鸭受诗人赏爱的一个原因,也是花鸭致祸的根源。花鸭自然不明其中的道理,但诗人却已有过类似的教训。回想当初疏救房琯那惨痛的一幕,正是与花鸭此时处境很相似。诗人由己及鸭,不由为花鸭的处境忧心忡忡。诗人动了感情,撇开鸭与人的界限,便要直接呼劝花鸭了。实际上,“不觉”一句已暗含了诗人的劝诫,联系后一句“休牵众眼惊”的明劝,这一句所暗谕的花鸭要“警觉”“群心妒”之意就容易理解了。
尾联“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是进一层劝说。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你花鸭既然沾受了主人的稻粱恩,就千万不要率先呜叫了,那样会触怒主人,失掉既得的稻粱恩的!但这两句诗还有更深的含义,可以把它看作是诗人反思自己沾受肃宗之恩作左拾遗,最后终因疏救房琯而遭斥一事而发的“自警”之语。杜甫这里的“莫先鸣”,其精义就是要处于“鸣”与不“先鸣”之间,不能不鸣,也不能先鸣。杜甫丢掉谏官,缘于先鸣。以后流离陇蜀,依人为生,不鸣则无从致“稻粱”;当然更不能先鸣,一旦先鸣,既沾之“稻粱”又会失去。杜甫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提醒和劝诫花鸭而曲曲传出,读者自然能想象到杜甫当时处境之艰难。
忆昔三十气拂云,钺神纛鬼泣祃文。
欲提河洛数千里,重收图版归明君。
只今万事付孤愤,坐看江西竹生粉。
苎丝成疋剪钓衣,一棹贺湖烟水远。
凭栏日日望归驺,书来又报潇湘游。卷书默坐泪自雨,弹向花上花替愁。
想郎快意扬州鹤,风光何地非行乐。妾肠寸断郎岂知,独步苔阶空听鹊。
风滤碧纱夜窗深,弄针灯下无心情。蜀罗一段茸五色,看定鸳鸯绣不成。
妾貌留春春要去,妆镜孤鸾无力舞。辘轳咿哑残梦惊,晓嘶似是郎马声。
卷帘无人帘再下,遣童水东占打瓦。
赵后未至丽,阴妃非美极。情理傥可论,形有焉足识。
帝女在河洲,晦映西海侧。阴阳无定光,杂错千万色。
终岁如琼草,红华长翕赩。
幽寻指山椒,崖倾忽如泻。俯身视木末,悬水在足下。
冥冥岩岫中,宴坐奚为者。
方瀛山上风飕飕,五月六月常如秋。
松花落地鹤飞去,万顷白云空翠浮。
夜半蟾蜍落丹井,琪林深锁寒叶暝。
满天白露点苍苔,蛙市一散万籁静。
三树两树啼断猿,树冷栖禽夜不眠。
数点飞萤恋沙径,山腰石润悲寒泉。
钟声隔断华胥路,不知蝴蝶蜚何处。
摩挲两眼摺纸衾,人道今辰正端午。
晓雨初霁梅子肥,龙孙脱箨新燕飞。
山居萧然无一物,摘荠捣麦充晨炊。
忆着往年五月四,葛巾羽扇鸾溪市。
龙艘破浪桨万枝,钲鼓聒天旗掣水。
纸钱飞起屈原祠,行人往来如蚁移。
桐花入鬓彩系臂,家家御疫折桃枝。
庭前绿艾制绿虎,细切菖蒲斟绿醑。
羹鹅鱠鲤办华筵,冷浸水团包角黍。
今年寂寞坐空山,山雨山风生晓寒。
默菴令我休噫气,作诗畧述山居意。
安得两腋生飞翰,与君飞上泬寥间,
免使在世赋辛酸。
寂寂珠帘,凤楼人去箫声住。断肠诗句。彩笔无题处。花褪残红,绿满西城树。蘅皋暮。客愁何许。梅子黄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