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连年至日多暄暖,不似今年暖更饶。脉脉水泉元自动,微微云物向人遥。
即防腊意传梅蕊,更遣风光媚柳条。便可抽身解簪组,且谋春事件渔樵。
猜你喜欢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jiā)六琯(guǎn)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fù)掌中杯。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本站。
五纹:指五色彩线。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线。葭:初生的芦苇。琯: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像笛。动浮灰:古时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律管内,每到节气到来,律管内的灰就相应飞出。浮灰:一作“飞灰”。
腊:腊月。
云物:景物。乡国:家乡。覆:倾,倒。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九地阳初动,披衣起拥炉。门前初去马,窗外渐啼乌。
云色呈金未,梅梢破玉无。焚香待天晓,点易自研朱。
畦间此种看来无,绿叶尖长也自殊。
似取珊瑚沉铁网,空将薏苡作明珠。
菊苗同摘凭谁赋,药品兼收正尔须。
曾是老人宜服食,只今衰病莫如吾。
道閟期运,义开藏用。皇矣睿祖,至哉攸纵。循规烈炤,袭矩重芬。
德溢轩羲,道懋炎云。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奈回首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和气氤氲四海春,金炉玉漏夜初分。烟霞影炫浮丹阙,星斗光摇动彩云。
月照锦妆千队出,风飘仙乐万家闻。两京乐事真难遇,愿竭丹衷答圣君。
角抵还将重镇酬,将军建节已堪羞。如何收得伶奴者,也向官家乞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