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葵足祇自卫,焉能拟乔松。畏途更百险,栖迷竟何功。
盛际图报艰,縻禄叨釜钟。徘徊掖垣曙,期吐尺寸胸。
终惭宝燕石,高飞谢群雄。顾兹黑子地,渺渺南溟中。
阃制籍良翰,灵威撼龙宫。夷丑顿屏息,勋名日跻崇。
我归复奚虞,于耜惟明农。西山倚翠壁,鼓缶酬徒庸。
精粗本同贯,治圃如治邦。雨晹卜丰歉,畎亩随南东。
岂曰计口腹,伐檀企遐踪。多君吉甫诵,穆如惠清风。
猜你喜欢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你(何不)可曾观察过富人怎么种庄稼的吗?他们的田又好又多,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他们的土地又好又多,就可以实行休耕轮作,土地的肥力便能够保全;他们的粮食充足而有余,那么耕种就能够常常不误季节,收割也常常能够等到庄稼完全成熟之后进行。所以富人的庄稼往往很好,秕子少,产量高,长时间存放也不会腐烂。
如今我这个十口之家,却总共只有百亩土地。每一寸土地都拿来利用,日日夜夜期盼着收获,辛勤耕作、收获,充分利用土地,把庄稼种得像鱼鳞一般密集,因此土地养分就被用尽了。耕种常常抢不上季节,收割又往往来不及等到庄稼成熟。这样怎么还会有好收成呢?
古代的人,他们的才干并没有超过现代人的地方。他们平日里注意自身修养并且不敢贸然行事,等候着思想才华完全成熟,那种勉力的样子,就好像盼望婴儿快快长大。对孱弱者精心哺育,使他坚强健壮起来;对才智缺乏者注意教养,使他逐渐充实起来。三十岁以后才出来做官,五十岁以后再求加官封爵。在长时期的屈身之中伸展,在准备充足之后再发挥作用;就像水流淌于充溢之后,箭发射于满弓之极一样。这就是古代的人能够超过现代人、如今的君子不如古人的原因啊!
我从小就有用功学习的志向,不料能早早地与您同科考中,不过您的成功,也不能说不早啊!我现在虽然想到自以为还很不够,但众人却已经胡乱地称颂我了。唉,您要摆脱这种状况而致力于学习啊!在广博读书而简约审慎地取用,在深厚积累之后慢慢地释放出来,我能告诫您的也就到此为止了。
您回去时路过京城打听一下,有名叫苏辙、字子由的人,是我弟弟,请您将这些话也转告他。
本站。
我贫难致远,得此有夤缘。弟为兄身老,书来意已传。
扶衰惟献直,入手不随圆。偶向醉中别,如何不黯然。
时雨日夕来,郊原蔼新绿。
白云被重崖,下映寒塘曲。
情结竹上言,魂消井边躅。
三年隔潇湘,书至不可读。¤
日日无堪只欢嗟,谁教九日事豪华。
寂寥难落方山帽,烂熳抚开野菊花。
闻道鹤鸾趋镐燕,忍将鸿雁听边笳。
古来感慨今朝甚,苦雨凄风助我赊。
我已归寻乌石路,人谁肯顾雀罗门。
荔三百颗犹能啖,椿八千秋不足言。
唐贡华清劳岁岁,宋蠲驿置惠元元。
客询老子休粮诀,丹实漫山更满村。
枯坟曾阅几兴亡,行客徘徊古道傍。
茅屋一间无处觅,可怜不似楚昭王。
退士自应客少,幽居不厌椽低。
未说盘堆玉脍,且看臼捣金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