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偶动山水怀,晨兴严夙驾。新霁绚明绮,奔流百川泻。
既至招提境,浣濯憩僧舍。香光礼慈云,斋宿经清夜。
旦启金浮屠,璀璨宝光射。清泠盌内荧,的的明珠亚。
始沉倏已浮,荡漾光影下。静观洗蒙虑,感叹陟神化。
世人业所积,遇境恒惊咤。古佛具至神,万古精灵迓。
托物见真性,怪奇讵相借。金刚不坏身,窥之匪隙罅。
末法思前缘,于焉但嗟诧。
猜你喜欢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此时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内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
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对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踪到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还是海陲边塞。
本站。
层城:古代神话谓昆仑山有层城九重。后也用以比喻高大的城阙。
不仅如此,诗的前两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这就使诗的前两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复杂了。实际上,诗的前两句也可变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明月有光却无声”,或者为了合于平仄,也可以改为“离人无语却有情,有光明月却无声”这样就将人和月分开描写,前句写人,后句写月,但诗人此处却偏偏将人和月交织地描写在一起,两句中都有人和月。从第一句看,两人分离时都没有什么话说,而月亮也没有声音,四周很寂静,似乎没有什么感情,但第二句马上一变,明月虽然无声,却有着洁白的光亮,而两人分离时虽然缄言,保持着沉默,内心里却百感交集,充满着离情别绪,这样一写,句与句之间就有一种起伏,一种变化。不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连月也有情。
前二句是写两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时情景,后二句转而描写离别后情景。作者是个女子,从末二句的口气来看,第三句中的“人”也应该是指一位女子。她不仅离别有情,别后相思也依然有情。这从“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着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承上讲,前二句虽然月无声,只有光,但就如同人无语却有情一样,都是有情物,而此处说“人似月”,就是说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样,仍是有情物。从启下讲,月亮每天夜里从云中映射到水中,又从水中爬到层城,年年岁岁,周而复始,表现其时间之长,而“人似月”,正是为了说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说明其相思时间之长之久。月亮皎洁无声,离人相思无语,其情却如同月光,云间、水上、层城,无处不在。足见相思之深沉、绵密,如诗如画。诗从月光下离人的依依惜别,到月光下闺女的独自相思,从头至尾都将人、月合写,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写得十分有情味,又别致。
春光唤入百花丛,寒力平歁两鬓蓬。
吹乱众红还复整,海棠却不怕春风。
稻秧新插绿如波,正值田头雨一蓑。未到秋成先有望,差科不比去年多。
炎天方埃郁,暑晏阕尘纷。独静阙偶坐,临堂对星分。
侧听风薄木,遥睇月开云。夜蝉堂夏急,阴虫先秋闻。
岁候初过半,荃蕙岂久芬。屏居恻物变,慕类抱情殷。
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沧海蜃化楼台生,琐碎一一不可名。夜如何其夜六更,是中精异方冥行,忽然钟鼓声轰铿。
我恰混沌死来觉,浊恶泥沙埋龌龊。珠玑金碧视性命,黩货聊堪付官榷。
洞房蛛网镂象床,重门藓铺撼仓琅,魂兮归来知在亡。
纵令僵立倚桥柱,忍见逝者相为忙。百尔君子须远猷,公私漫藏多后忧。
官库诃护竟失守,岂以尤物无庸留。传闻顷刻飞烟尘,天夺鬼偷希世珍。
重云宝构亦变灭,况复区区迷幻身,积苏累块惊盲人。
省署捐华要,山樊适性灵。身齐漆园吏,人授济南经。
紫气龙泉掩,玄堂马鬣扃。年年椒糈奠,图象在丹青。
落尽群花春已残,忽惊庭下锦新翻。
夜深领客穷清赏,一笑开怀倒数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