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约看山不自今,后来仍可逐幽寻。搴芳澹荡沥湖水,选胜周遭祇树林。
酒泛星辰花气合,令兼鱼鸟阵云深。泠泠钟鼓空岩动,未信人间识此音。
猜你喜欢
吴头楚尾,一棹(zhào)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huàn)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万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我坐船顺流而下,转眼便在这吴头楚尾的地方行了千里。不说那些令人忧愁的事情,看长亭边的大树已经长成今天的样子了。
我已经厌倦了宦游生活,幸好有美人留醉。明天就是寒食节了,风雨吹打落花,暂且住留几日,等天气好了再走。
参考资料:
1、李肇翔.辛弃疾词.沈阳:万卷出版社,2009年:第50页
吴头楚尾: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可称“吴头楚尾”。长亭树,今如此:以“树”代“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宦游吾倦矣,宦场中的生活,我厌倦了。玉人:容貌美丽的人。后来多以此指美人。这里指高贵的朋友。寒食,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左右,清明节前一二天。
该词从所表现的情调来看,主要表达了词人对宦游的厌倦之情。而对宦游的厌倦,又是出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词人颇想在一个地方与美色亲近盘桓而留连不归。此词抒情,有词人一定的真实情感在内,如对情欲的追求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官场往来的厌烦,但从总体上看,似乎带有一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因为此时的词人,正当意气风发,在朝廷任职,当更激发词人奋身为国的决心。可此词却写得如此颓丧,这就不能不令人怀疑词人写这首词的真实思想。
上片写旅途中所见,舟行千里,看到长亭边的树木已经长大,不由想起了“旧愁新恨”。词人此时已经三十九岁,南归也已经有十六七年了,几十年间作者频繁的调动职务,抗金恢复的壮志一直不能实现。这让词人感到十分的愁苦。
下片词人直抒胸臆,点出来主旨,这分明是对自己饱受朝廷猜忌,大材小用的抱怨之辞,词人此时又遇到了一位美女,这位美人不仅邀词人共饮,而且还留词人多住几日,要词人等到寒食节的风雨过了再走,顺便解除旅途疲劳,这使词人归隐的想法更加强烈。
全词主要抒发了词人“宦游吾倦矣”的感情。这首词所体现的归隐之意,还不同于词人后期词作中的那种归隐的心情,因为这只是一时的牢骚之语,词人仍然对朝廷能够振作精神、北伐复国抱有相当大的希望。
渭水岐山不出兵,却携琴剑锦官城。醉来身外穷通小,老去人间毁誉轻。
扪虱雄豪空自许,屠龙工巧竟何成。雅闻岷下多区芋,聊试寒炉玉糁羹。
片云如断山,半掩林下宅。前路荷锄归,时逢采芝客。
轩辕云裔越公家,学道青山几岁华。仙觅安期曾授枣,诗成湘子解开花。
金砂拟炼长生药,银海初回远使槎。二十四岩明月夜,箫声何处落烟霞。
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
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月明游子静,畏虎不得语。
中夜怀友朋,乾坤此深阻。浩荡前后间,佳期付荆楚。
得种初非相府莲,谁令连蒂擢山泉。
东西玉已几相属,大小乔今双欲仙。
坞早荷嘉真是矣,人言花是岂其然。
山居但忆远公社,却与遗民孰后先。
昼寝招提最上头,饥禽亡赖故喧啾。
岭云西去欲成暮,山雨北来浑似秋。
婉娩如今真是梦,经从似旧绝堪愁。
昔年陈迹鸡窗下,日落钟鸣山更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