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诗遥向凤凰台,人识青莲冠世才。宦薄南曹宁薏苡,官閒西寺亦蓬莱。
苍山建业排云上,渌水长干漾月来。为报郁金堂畔女,流黄重织候新裁。
猜你喜欢
天赐滕公室,朝分少府钱。束刍俱上客,渍酒尽时贤。
衮字千秋重,温纶片碣悬。阶庭双玉树,霄汉应蝉联。
凉飙飒飒山鸟呼,丹青满堂招酒徒。烟黄露白木叶下,芙蓉昼泣三千珠。
主人好客思芳草,金镫玉案供潦倒。湖海风尘浊酒杯,江南杨柳新亭道。
昨夜枫林叫凤凰,朱帘宛转明月光。庭梧欲作潇湘雨,岩桂先催建业霜。
床头鲛胎泻秋水,寸丝尺绢云霞起。就中一卷索题诗,六朝词赋初唐字。
平生萧瑟庾子山,婆娑《枯树》动江关。树犹如此嗟何及,繁弦急管天应泣。
临池者谁褚潭州,诘倔瘦健拔老湫。银钩铁画更妩媚,行间自带英雄气。
当时欧虞八法工,文皇睿赏君臣同。岂知牝晨乱天纪,须眉竟向蛮烟徙。
好书此赋十本余,汉南摇落增欷歔。古人气韵今人得,咨嗟坐卧忘头白。
今宵沈醉太常斋,飞笺擘轴皆奇才。嗟余坎壈填沟壑,十年梦到屏风脚。
哀歌夜半风雨来,凄怆江潭泪双落。
夜来系马楼前树,暮倚危阑对雪峰。人世百年还易过,天涯此会亦难逢。
浮烟近接千家市,落日遥闻万井钟。残岁良宵俱可惜,红尘分手莫匆匆。
行子与秋叶,各随南北风。虽非千里别,还阻一宵同。
过尽少年日,尚如长转蓬。犹为布衣客,羞入故关中。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xiù)青。
他乡临睨(nì)极,花柳映边亭。
江面上空旷无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涛,一波高过一波。山峰挺拔峭立,晨光中,山上处处一片青绿。
我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极目远望,看见江边红花绿树掩映着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
参考资料:
1、聂文郁.王勃诗解: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02月第1版:第162页2、【唐】王勃著.【王勃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60页
旷:空阔。潮:定时涨落的波涛,早晨的叫潮,晚上的叫汐。岫:山峰。晋陶渊明《归去来辞》有“云无心而出岫”之句。
边亭:报警的烽火台,晋张景阳《杂诗十首》有“长镑鸣鞘中,烽火列边亭”。
此诗描写了初春的山景水色,表现游子淡淡的思乡之情。一句写水,初春气暖,冰融水流,河床空旷宽阔了,是横写。二句写山,青山苍翠,一片碧绿,是纵写。前两句诗描写“江旷”、“山长”之景,雄浑阔大,气象万千,为诗歌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后两句诗突出“他乡”二字,在天长地阔的春光中,诗人独自一人在异地他乡面对,此情此景类似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三、四句进一步写远望,特意点出“他乡”,后边才有了驿道“长亭”以及柳和花。春天往往是家人思念外出之人的时节,也是游子思乡的最甚时节,何况又在早晨。诗写得含蓄美妙,情景交融。此诗与杜甫的另外一首诗相似:“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绝句》)杜甫漂泊他乡,望着眼前迷人的春景,思乡之情越发强烈,不禁发出春将归去,而人无归期的感叹。同样的感慨也出现在王勃的诗中,不同的是王勃比较含蓄,他只是客观地、不动声色地描写春潮、青岫、花树、边亭,但身在他乡的羁客面对此景时的慨叹,表现十分明显。因此杜甫的感叹也是王勃诗中的潜台词。
这首小诗没有细致的动态描写,诗人只是纵目远望,以描写远景的方式描写春光。诗浑厚开阔的气势,充满着淡淡的乡愁。此诗作者表现手法高明,诗人野望,首先看见江湖,青岫,但这不是野望的最终目的,因而诗人就登高极目瞭望,望见的只有“花树映边亭”。诗人并没有直接提到思乡,只是描写了一望再望,可是思乡已从一望再望的字里行间里反映出来了。
骨隽青霞,思传绿绮,展编难尽。呼天正气,散作窈嫣幽警。
自天门折翼惨归,伤心雹碎春红影。向雍门弹外,齐城崩后,自森诗境。
孤愤龙泉迸。且掩匿珠光,磨笄静等。何日仇头,和泪斟浆同饮。
悄寒蟾颦锁旧啼,小梅正弄凄瘦暝。叹深情地久天长,可奈冬夜永。
笑将三应谩痴绝,老贼豩哉诈受谩。听尔情忘恩义断,珊瑚枝上月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