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阁空刘向,扬亭逝子云。中原谁步武,上界已修文。
马骨骊黄外,蛟珠鸭绿濆。异时传汲冢,一代有三坟。
猜你喜欢
北阙悬车蚤,东林曳杖馀。神留中土卧,帝命太函居。
五岳藏玄草,三天坠白榆。庭阶双玉在,雪涕茂陵书。
黄粱殊未熟,大梦竟难呼。兜率天高下,遮须界有无。
文成歆上帝,草定属潜夫。伏枥今谁辩,长歌碎玉壶。
浮生偕电露,名理悟幡风。浊酒谈中圣,清斋问大雄。
净名居士榻,忉利梵王宫。此日三车去,悬知二业同。
龙宫开净业,鹫岭学枯禅。障息三天外,神游万劫前。
空花函谷梦,祇树肇林缘。谁复偕苏晋,长斋绣佛筵。
邂逅平原饮,飘然夜雪过。寸心雄海岱,只语废江河。
落日生刍远,悲风大树多。如渑犹夙昔,万恨掷蹉跎。
杖钺平边塞,麾戈逐战场。风霆流武库,河斗烛文昌。
玉帐三韩外,铜标百粤傍。祗今吉甫颂,犹自播夷方。
寒向江南暖,饥向江南饱。
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此诗寓意深微邃却含而不露。元朝统治者奉行种族歧视政策,以蒙古、色目人为上等人,以汉人、南人为下等人。蒙古、色目人到江南之地也凌驾于南人之上作威作福。他们靠江南的条件富有了,却仍辱骂江南人不绝。诗人心中不平,故作此诗以讥之。
揭傒斯的五言短古,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宋元以来“重逸轻俗”的审美倾向。如《寒夜》:“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题风烟雪月四梅图》之二:“高花开几点,澹霭拂成衣。遥瞻应不见,相对尚依稀。”《洞庭秋月》:“灏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凌风人,吹笛君山上。”《平沙落雁》:“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烟寺晚钟》:“朝送山僧去,暮唤山僧归。相唤复相送,山露湿人衣。”这些诗作是承续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刘长卿一系的诗风而又加以发展的。其境界高逸,远离尘俗,表达了一种宋元以来的士大夫情调。其中《寒夜》最让人回味,小诗以寥寥二十字的白描,传神地绘出一幅清夜客旅图。一、二句状写户外的景色,以凝冻在布满霜气的夜空中的疏星、沾湿了草木的月的流光(“林薄”,谓草木丛生),制造出一种清旷冷寂的氛围。三句转入客舍,在“虚馆”的典型环境中,“人不眠”的主体便格外突出。最精彩的是末句的五字。“一叶落”的声音是够细微的了,馆中人却能清晰的辨闻,足见夜间的寂静;而一个“时”(时时、时而之意)字,更将漫漫长夜中不眠人的警醒,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句不仅沟通了馆内外的联系,而且传达出诗人在长捱客栈中愁苦的心绪,可谓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