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尚忆黄冠岁,扁舟向若耶。青牛埋紫气,白鹤隐朱霞。
剑合延津畔,竿留渭水涯。翻飞神武阙,寂寞广文衙。
逸驾开元逝,鸿裁正始遐。高原腾雉兔,大泽返龙蛇。
庾岭梅空折,罗浮桂漫芽。惟应蒿里月,夜夜惨霜笳。
猜你喜欢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fú)云堆上祝明妃。
花木兰女扮男装去参军打仗,一去就是十二年。她在梦乡里,也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
只是为了替爷从军、保家卫国,多次想回家时竭力克制着自己与边关将士大碗喝酒。想想木兰为了安靖边烽,万里从戎,她也将会和王昭君和亲,死留青冢一样,永远博得后世敬爱!
本站。
弯弓征战:言木兰代父征戎,勇敢善战。“梦里”句:言木兰虽着戎装,仍思恢复和平环境下的少女生活。
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明妃祠。明妃:指王昭君。
诗人一开头先从人物形象的外部特征落笔,用“弯弓征战”四个字,不但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这位巾帼英雄的非凡气概和神韵,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她征战十二年的戎马生涯。接着诗人进一步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梦里曾经与画眉”。木兰姑娘虽身着戎装,南征北战,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不愧为英雄好汉。然而另一方面,她何尝不希望早日结束征战生涯,向往和平宁静的少女生活。“梦里”、“画眉”形象地表达了英雄的女儿情怀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憧憬。如果说,“弯弓征战”是表现这位巾帼英雄外在的“阳刚”之美,那么,“梦里”、“画眉”则是表示英雄内在的少女本色,使得对人物的描写入木三分,有血有肉,增强了诗的艺术魅力。
诗歌的最后,陡翻新意,生发出卓特的史论。木兰把酒思乡的时候,居然想到了汉朝远嫁番邦和亲的明妃王昭君。诗歌在构思上和诗意上的跳跃,细想,她们之间有着太多的相似了,正是这些相似,才能藉此来抒发花木兰内心的郁结。一则,她们二人都是女子;再者,二人都是离家别亲来到边塞;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她们的身份、经历以及到边关的原因各不一样,但是她们这两位弱女子的身上都承载着家国、民族的重大责任,她们是来为国纾难的。这样的重任本应是男性担当的,现在却让两位红颜女子来背负,并且还要承受着离别的痛苦,在男权社会中,这是不正常的。难怪中唐诗人戎昱在《咏史》一诗中对这一历史现象发出了如此的质问:“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便是杜牧在此诗中没有直接发出,但却深蕴其中的议论,新见迭出,确实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这首咏史绝句写得很有特色,一没有引用典故,二没有发表议论,而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巾帼英雄的感人形象。诗人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把女英雄的思想境界推向高峰,从而突出了这首诗的主旨。
执宪随征虏,逢秋出故关。雨多愁郢路,叶下识衡山。地远从军乐,兵强分野闲。皇家不易将,此去未应还。
灵州千载寺,郭璞谶犹存。壁峭通禺峡,江清见石门。
溪山新命驾,风土旧承恩。盛气当年事,从今更可论。
浩浩歌,天地万物如吾何。用之解带食太仓,不用拂枕归山阿。
君不见渭川渔父一竿竹,莘野耕叟数亩禾。喜来起作商家霖,怒后便把周王戈。
又不见子陵横足加帝腹,帝不敢动岂敢诃。皇天为忙逼,星辰相系摩。
可怜相府痴,邀请先经过。浩浩歌,天地万物如吾何。
屈原枉死汩罗水,夷齐空卧西山坡。丈夫荦荦不可羁,有身何用自灭磨。
吾观圣贤心,自乐岂有他。苍生如命穷,吾道成蹉跎。
直须为吊天下人,何必嫌恨伤邱阿。浩浩歌,天地万物如吾何。
玉堂金马在何处,云山石室高嵯峨。低头欲耕地虽少,仰面长笑天何多。
请君醉我一斗酒,红光一面春风和。
雪埋磴道古坛夷,畴昔兹游境绝奇。
石上犹存周故辙,山尖难访禹残碑。
云开天柱峰虽出,血作陈清水可悲。
帝赏战功无吝色,定分宝枕疗金痍。
凌兢瘦马不堪驱,塞眼红尘暗九衢。
太学虀盐聊乐只,故园桃李且归欤。
上书北阙三年困,种豆南山一半芜。
忍志动心天相我,莫惭关吏辱陈余。
嗜茶身益瘦,兼恐欲通仙。
近作诗全少,闲成画亦传。
潇江风雪渡,岳石姓名镌。
自接来消息,朝朝问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