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生起南服,摛藻自弱冠。蝉噪薄隋梁,龙跃躏秦汉。
大言或元封,小咏亦贞观。宛宛乐府词,珠玑烨璀璨。
畸游闽海上,独抱延平剑。九曲浮清泠,九漈吟泮涣。
飞扬大江楫,踯躅广武战。何哉九合勋,桓文谬推赞。
前茅受旗鼓,中权属坛坫。穆穆清风颂,寄我剧三叹。
呜呼哲人颓,往事涕如霰。琅琊玄草绝,丰社白榆散。
阳春怅谁和,长夜邈难旦。灼灼倾城姝,昭阳擅飞燕。
凌云羽翮就,泽雾文彩变。大鹏遇希有,八极眇一盼。
将无笑鸴鸠,会有嘲斥鴳。俗士迷前筹,达人炳遐算。
奇峰三十六,一一造天半。为报武夷君,广张幔亭燕。
猜你喜欢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lí)四五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参考资料:
1、陈衍选编,沙灵娜,陈振寰译注.宋诗精华录全译(上、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3-1:第591-592页.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
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是一首纪行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写诗人行于三衢山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诗还有个特点,就是通过对比融入感情。诗将往年阴雨连绵的黄梅天与眼下的晴朗对比;将来时的绿树及山林的幽静与眼前的绿树与黄莺叫声对比,于是产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诗又全用景语,浑然天成,描绘了浙西山区初夏的秀丽景色;虽然没有铺写自己的感情,却在景物的描绘中锲入了自己愉快欢悦的心情。
曾几虽然是江西诗派的一员,但这首绝句写得清新流畅,没有江西诗派生吞活剥、拗折诘屈的弊病。他的学生陆游就专学这种,蔚成大家。
至此始称峡,岸束江龃龉。
江势有往还,前山几茹吐。
两崖何所争,终古常相拒。
水石日夜戛,无所触而怒。
滟滪根孤危,悍流不能去。
立石如堵墙,中劈才一缕。
岸回不见江,舟行无乃迕。
舟过其隙中,乃知此其户。
还顾始自失,怃然警徒旅。
种桃之岁在单阏,种竹如今又几年。竹长桃枯人老去,钓船春雨日高眠。
寂寥清明后,余春已无多。
间轩富佳致,不惜载酒过。
水木晚尤秀,风烟晴更和。
临樽不尽醉,奈此芳菲何。
寂寥村郭见寒食,风光更着微雨遮。
鞦千闲垂愁稚子,杨柳半湿眠春鸦。
白社皆惊放狂客,青钱尽送沽酒家。
眼前不得醉消遣。争奈恼人红杏花。
画家粉墨元精好,赏鉴谁能察毫秒。良由天质发自然,惨淡经营信挥扫。
圭森父子鸣赵季,丘壑胸襟气深杳。墨捲波涛沧海立,笔缩烟云天地小。
冥搜远寄作此图,绎思通灵古来少。东南四万八千丈,玉室璿台势倾倒。
北归有客怀故乡,怅望清猿与幽鸟。空悲白发岁年徂,不得痴儿公事了。
神游翠壁揽长萝,梦濯灵溪藉纤草。金庭之魂可些招,应蹑玄踪追二老。
空翠侵人睡不成,夜深惟有野鸡鸣。翻怜车马明朝发,坐听潺潺涧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