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廿载驰驱岳牧劳,悬车踪迹且渔樵。家传楚客青云旧,洞讶秦人白日遥。
伯玉诗名元四海,孔璋文誉已三朝。犹闻昨夜麻姑信,书到浔阳正落潮。
猜你喜欢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mó)数声里。
少年贪玩,半夜鸡叫才睡,老年惜时,凌晨闻鸡即起。
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一生都在鸡的鸣声中磨去。
参考资料:
1、程芳银著.清诗撷英.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1年05月第1版:210-211
2、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下册.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570-1571
3、徐庆宜编著.历代绝句精华三百首.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年:492-493
晓:破晓,天将亮时。少:少年。闻:听。鸡声:指晚上鸡鸣的声音。眠:睡。老听鸡声起:用“闻鸡起舞”之典。老:老年。
千古:长远的年代。消磨:意志与精力逐渐消失,或度过岁月。
此诗前二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待鸡啼声的不同表现,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作对照,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年轻人听到鸡鸣声才上床入睡,老年人听到鸡啼声已起身了。这里,诗人以“少”和“老”的大跨度时间以及“闻鸡声眠”和“听鸡声起”两种对时间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印象鲜明地感到时间的宝贵和充分认识时间之价值的重要性。其中,后一句暗用“闻鸡起舞”之典,写奋发向上之心,与前句作对照。后二句笔锋一转,由横而纵,由对个人的微观审视而引申到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拓宽了诗的思想视野,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部人类的历史:在千古万代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就在这送往迎来的鸡啼声中消磨了他们的岁月。其中,“消磨”二字颇耐深思:虚度固然是消磨,奋发也是一种“消磨”,人生苦短,鸡声无多,该如何“消磨”这“数声”,是诗人向读者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虽然没有就此问题作出回答,但从前二句的鲜明对比中,诗人通过“寄情于言外”暗暗地透出了答案:时光如驶,人生世上,自当抓住分阴,于一番有利于国、造福于民的大事业。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就岁月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似乎饱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怨,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于平易中见奇崛,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催人猛省,或激人上进。
全诗举重若轻,寓庄于谐,以小见大,虽然篇幅短小,文字亦浅近,但内容含量却很广,仅用二十个字,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可谓言近旨远,富有哲理,予人启迪。
少逢重九事豪华,南陌雕鞍拥钿车。
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
帝京初伏候,出象浴城湍。乍映长壕黑,时泅巨浪漫。
有颠皆积垢,无尾不藏瘢。出没漩涡口,崔嵬甃岸端。
巴蛇吞未下,滟石浸还乾。决荡粗泥落,吹喷细雪残。
鼻卷荷屈水,牙划藕穿澜。逐队趋蹄易,呼群拭背难。
秣刍厮养习,湔刷羽林官。并是生殊域,同来饲一阑。
不争俦力大,共荷主恩宽。带湿惊钩铁,携凉卧藁抟。
鼋鼍心不畏,鼠豕额何攒。昨日谁狂走,今朝尔顿安。
从兹须自爱,莫更损阑干。
贝阙瑶台护绛云,玉阶露气晓絪缊。真妃去校东华籍,缝络明珠火浣裙。
东风弄晓。绿柳堤边袅。何事丝丝垂缭绕。惹尽空闲烦恼。
落花舞絮盈盈。难禁春色飘零。日暮云天碧外,那堪百啭莺声。
蛮触追奔竞一豪,市朝酣战万灵鼍。
斋房只在秋山外,吟卷自随明月多。
问字人须烦谢绝,敲门僧亦莫谁何。
竹宫曾见神君否,且乞天瓢为挽河。
屈干回枝制作新,强施工巧媚阳春。逋仙纵有心如铁,奈尔求奇好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