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布衣行色又风尘,携手平原未浃旬。易水悲歌逢壮士,兰亭修禊属才人。
扁舟自许浮东海,龙剑犹堪射北辰。归去白门机上女,莫言裘敝出三秦。
猜你喜欢
准拟(nǐ)今春乐事浓,依然枉(wǎng)却一东风。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原来预料今春许多活动其乐融融,到头来却依然辜负了可爱的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连年以来未能去欣赏似锦的繁花,因不是愁绪满怀便是在病痛之中。
参考资料:
1、李立刚.千家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48
2、谢枋得等.千家诗: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29-30
3、许渊冲.千家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44
4、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重庆出版社,2006:290
准拟:预料,满以为。浓:多。枉却:辜负。东风:春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不带看花眼:没有游春赏花的眼福。
这首《伤春》诗写的是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首句写诗人做的一个决定:对今春乐事早已安排好;次句用一个转折,推翻了之前的决定,也就辜负了好意送来春色的东风。第三句点明,不仅今年先做决定再推翻,而且年年如此;第四句指出年年辜负春光的原因。
春日可乐,而自己却非愁即病,年年都辜负了大好春光,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对立使诗人禁不住感慨万端,发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读罢此诗,诗人愁病交加的面容、苦笑的表情和自嘲的意味,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不假雕饰,自然浑成,而诗意诗味即在其中,这正是“诚斋体”的成功之处。
杨万里在《荆溪集自序》中谈到自己写诗时,曾说:“步后园,登古城,采撷祀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盖麾之不去,前或未应,而后者己迫。”在他看来,平日所见所闻及所感似乎无不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材料,这和江西派“闭门觅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处”,“虽只字半句不轻出”的苦吟自然是大不相同的了。但“诚斋体”也有其弊病:由于写作比较“随便”,有些诗艺术概括不够,境界不高,社会意义也不大。此首可以说是个典型。
自别番江夜,还移楚水春。寄声何草草,流诲已谆谆。
世路文章贵,人生手足亲。杜诗贾马赋,数数寄鱼鳞。
所住在郊坰,田园事遍经。浅沟晴后塞,高垄雨馀青。
屋润邻翁富,祠新社鬼灵。南州无酒禁,十户九旗亭。
百年心事总休论,堕泪凭看石上痕。竹帛早应传魏胜,河山终不负刘琨。
当时杖履知何在,此日衣冠赖孰存?一自将台星殒后,胡尘天地尚黄昏!
陶犬不知吠。瓦鸡焉能。
安寝重丘下。仰闻板筑声。
埏埴为涂车。束薪作蒭灵。
好处非关竹外斜,自缘能向雪中华。若随桃李争春色,纵有清香未足誇。
山水有清音,琅然出枯木。若教俗耳听,丝竹不如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