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金陵吏隐去,结绶兴悠哉。沧海东南奠,长江巴蜀来。
白门万柳树,袅袅接行杯。晋室风流在,犹传谢傅才。
花繁佳丽地,天近凤凰台。秪忆鲈鱼美,乡书旦暮回。
猜你喜欢
之子金陵去,黄梅细雨天。晚钟近萧寺,野水急吴泉。
枕有思家梦,囊无买酒钱。凤台动诗兴,落笔授蛮笺。
六代繁华地,东南第一州。此身虽未到,清梦已先游。
月淡乌衣巷,天青白鹭洲。何时一樽酒,同看大江流。
歌罢阳关酒一杯,扁舟欲上更徘徊。舒王旧院为僧寺,后主遗宫化劫灰。
北固山头春雨过,西津渡口暮潮回。心间在处堪为客,遮莫天涯杜宇催。
清游莫惮路岐赊,但有云山即是家。此去凤台明月夜,西风肠断《后庭花》。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zhú)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0
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逐臣”,追随诗人。这是说菊花开得到处都是,无论诗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喷吐异香的黄花,同样,诗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绽的黄花向他微笑。在登龙山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赏花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风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积雨何大剧,秋云不肯明。雷霆驱魍魉,篱落乏鵁鶄。
拨闷穷诗骨,冲泥拚酒兵。怀人多寂寞,徙倚向江城。
屈注天潢泻。爱吴儿、回帆捩柁,使船如马。雪壁银城开四面,极目混茫惊诧。
坼吴楚、星辰分野。百代英豪潮打尽,让天吴、独作东南霸。
谁共汝,争雄者。
腰间宝剑千金价。待何时、燃犀直捣,蛟龙窟舍。东望海门涛万里,蜃气嘘成楼榭。
映缥缈、扶桑人画。已分此身鱼钓老,笑乘风、破浪都虚话。
好归去,一竿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