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春伏枕莺可怜,病起野池明白莲。
偶尔梳头出城郭,便应看竹到西禅。
天晴求食鸟双下,日午闭门僧独眠。
明发螺江有行役,红尘白鸟异风烟。
猜你喜欢
病馀犹著杖藜扶,临水依然一老夫。不用苦烧红蜡烛,桃花解笑白髭须。
守株林。无作用、空处独卧高岑。石枕草衣偃仰,极目观临。水桃山杏,随分吃、且盗阳阴。款款脱、尘躯俗状,三叠琴心。舞胎仙论浅深。自然见、不须重恁搜寻。已通玄妙,得步琼林。玉花丛里,从此便、养透真金。莹静与、清风皓月,长做知音。
奴僮尔趋勿迟久,去省瓶中有馀不。
毋论多少速携来,我已持杯先在手。
长年燠热类炎夏,今日寒风透窗牖。
篱边黄菊带清露,沙际流梅似初有。
尝临书卷问古人,教我真筌如一口。
不须辛苦学餐霞,但祗开怀多食酒。
酒兵无力破愁城,春尽空山杜宇声。敲缺唾壶眠不得,半帘花影月三更。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知己难求”与“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或者是渴望用世界而不得的感情)
诗人在凭吊屈原时,正处于满怀壮志而前程莫测之际,屈原举世都找不到知己,不容于朝廷,被谗言中伤,敢逐沅、湘。行吟泽畔。不能为国尽力,眼睁睁看着楚国为虎狼之秦所灭,最终投江自尽的遭遇和命运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
最后二句作者触景生情,产生奇妙的联想。(或者虚实相生,超越时空的交流)
楚地的佳卉香草茂密繁盛。年复一年,绿遍三湘人地,那不正是屈原辞赋中常见的贤人君子的象征吗?崩原的不灭的灵魂似乎仍在楚山湘水间徘徊往来。想象与现实融为一体。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使得诗人能够实现不同时空的交流对话,一种志士才人被压抑的苦闷得到宣泄,同时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诗人先写故楚之地平旷辽阔,江流蜿蜒,远山逶迤,再由远及近,古老的三闾祠背城而立,借外景之阔大,反衬祠堂的孤小冷凄,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尾句中的“吟魂”在诗中指的是屈原(想象中的屈原)。该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既有对屈原伟大爱国精神的崇敬之情,也有对时局的愤慨之意,还有对屈原悲剧的凄婉之慨。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山斋夜岑寂,落木含凄风。青灯照孤影,幽思浩无穷。
人生无定居,飘转如飞蓬。美人在何许,使我心忡忡。
援琴复置之,默坐想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