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天鹏海飞难尽,北极鳌峰镇不摇。
玄圃三山金作殿,青溪百仞玉为桥。
千春翠树玄霜落,九夏洪厓紫雪飘。
桃花零乱常迷路,彩凤翩翩不易招。
十年不得青鸾信,一旦还吹碧玉箫。
窗前度曲通真诀,灶下修丹悟浪烧。
飘飘翠袖空中举,白日于飞作仙侣。
骑鹤双双阆苑来,乘虬两两天台去。
缑山初月似梳明,洛水清波杂佩声。
云车并驾朝王母,霞帐联丝伴许琼。
人间沧海尘将满,天上朱桃果未成。
弱水圜州三万里,方壶绝顶九千坪。
飞去飞来烟雾里,为雨为云朝暮行。
翡翠兰苕不独栖,玉杯金案学齐眉。
岂知宝殿嫦娥怨,翻笑银河织女思。
同是神仙不同乐,掩泪年年伤寂寞。
玉指终朝虚度机,金圭往岁空餐药。
不如且斫潇湘竹,相随共奏鸾凰乐。
猜你喜欢
宦(huàn)情羁(jī)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yīng)乱啼。
官场上的失意和寄居他乡的忧思一起涌上心头,阳春二月的景象也好像到了寒秋一样,令人心意凄迷。
山城的雨后,百花凋零。榕树叶落满庭院,黄莺的啼叫也显得十分嘈杂。
参考资料:
1、宁波市气象学会.气候诗歌一百首:气象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34.
2、蔡启伦.唐代绝句选: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99.
3、刘丽君.唐诗三百首:哈尔滨出版社,2007.12:138.
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客居他乡的思绪。凄凄:形容悲伤难过。春半:春季二月。迷:凄迷。
山城:这里指柳州。尽:凋零。榕叶满庭莺乱啼:借景讽刺当时把持朝政的守旧派人物。
这首诗写于柳州刺史任上。
时当二月,又处南方温热地带,柳州早已是百花盛开、春色满园了。可是一场意外的暴风雨却洗劫了百花,送走了春色。这在过着谪居生活的诗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精神打击。本来他还可以寄情景物,排遣内心忧怨的,而现实竟是这样冷酷无情!哀凉的心绪触发了他的诗思。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诗篇起句便直抒胸臆。“宦情”与“羁思”,原本就有必然联系。长年游宦在外,远离故土与亲人,旅途漂泊的艰辛,离亲别故的悲怨,有谁能不动心动情呢?屡遭贬窜,此种心情理当加倍沉重.“共凄凄”三字,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这时候的特殊心态。“宦情”之苦与“羁思”之深叠相撞击着诗人的心扉,他要寻求解脱,而又无可奈何,在这种心境的支配下,他只好走出书房,漫步庭院。而当他目睹了已经过去大半的春光以后,这种情绪反而愈趋沉重了。“春半如秋”,用语平淡而新鲜,写出一种常人不曾,也不会有的独特感受,的确是愁人眼中之景,心中之情相互感应的凝结品。“意转迷”三字,则就“春半如秋”作承转,极言意绪的迷乱烦恼。
三、四两句,偏重叙事描写。说“山城过雨”,人们似乎还难于体味这场雨的份量和内涵,故后面紧接着补写了“百花尽”三字。此雨非早春润物之雨,它横掠山城,下得大,来得猛,涤荡万物。此一句,遥扣题面,把第二句“春半如秋”四字亦落到实处,同时又引带出末尾一句。“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多檀椿树,冠大身屈,四枝旁出,以其不材,故能久而无伤。但是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劫,那些百年老榕也叶落满庭了。此等情景令诗人伤心,莺啼之声又格外增添了一重伤感情绪。那一个“乱”字,分明是诗人心烦意乱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反映。
这首诗写景肃杀萧条。写情凝重深沉。二月春光正浓之际反呈现百花凋零、榕叶满庭的暮秋景象,反激起诗人一片宦情与羁思,其构思立意均不同常态,而其遣辞造语又极平淡。苏轼《东坡题跋》曾就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作出评论说:“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内容丰富充实而字面却略显枯干淡泊的作品,其实正是诗人苦心锤炼的结果,是诗歌创作艺术的极高境界。这样的作品往往“发纤秾于古简,寄至味于淡泊”,咀嚼久之,才能得其真味。
长忆金陵数往还,诵公佳句伴公閒。如今不复闻公语,独自西轩卧看山。
一饭艰难世岂知,当年豆屑杂麸皮。孤儿有泪无从咽,不见耶娘吃粥时。
解佩东归去,春江正绿波。祇因开菊径,兼要著渔蓑。
居士陶元亮,神仙张志和。红尘十丈里,谁听濯缨歌。
汉广不分天,舟移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弄晴烟。
积水浮冠盖,遥风逐管弦。嬉游不可极,留恨此山川。
晨登女床山,西北望昆仑。
楼台似霄汉,金碧气魂魂。
素女三千人,灼若扶桑暾。
鸾笙引凤舞,云旆随霓幡。
老童发清歌,昌容戏紫鹓。
神荼献丹桃,洪崖开玉尊。
蜚廉漫崔嵬,建章空千门。
说着看山兴欲飞,湖西双径踏霏微。
宁辞九日登高会,况是诸军奏凯归。
林外钟声开宿霭,江头帆影送斜晖。
亦知欢会何终极,霜露休教上客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