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云净群峰出,江空一鸟迟。雨前萝补屋,霜后菊编篱。
巢燕非新主,沙鸥是故知。考槃人自取,天地岂吾私。
猜你喜欢
门外秋波阔,寒光悦醉眸。白鸥閒对我,红叶暗藏楼。
酒旆垂邻馆,渔灯见远洲。虞卿谙史笔,终日著穷愁。
数椽依静渚,卜筑是良图。楚岭桂开尽,浔阳雁到无。
池分秋瀑细,窗透夕阳孤。兀坐成何事,潜心咏典谟。
丝衣其紑(fóu),载弁(biàn)俅(qiú)俅。自堂徂(cú)基,自羊徂牛,鼐(nài)鼎及鼒(zī),兕(sì)觥(gōng)其觩(qiú)。旨酒思柔。不吴不敖(áo),胡考之休。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81-782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92-694
丝衣:神尸所穿的丝质白色的祭服。紑:洁白鲜明貌。载:借为“戴”。弁: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俅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门内、门限。鼐:大鼎。鼒:小鼎。兕觥:犀牛角做的盛酒器。觩: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无义。柔:指酒味柔和。吴:大声说话,喧哗。敖:通“傲”,傲慢。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此诗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穿的是丝衣,戴的是爵弁。丝衣一般称作纯衣,《仪礼·士冠礼》:“爵弁,服纁裳、纯衣、缁带、韎韐。”郑玄注:“纯衣,丝衣也。”弁即爵弁,“其色赤而微黑”(《仪礼·士冠礼》郑玄注),与白色的丝衣配合,成为祭祀的专用服饰。《礼记·檀弓上》曰:“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绖缁衣。”《毛诗序》可能就是根据这两句诗而断定此篇与祭祀有关。“俅俅”毛传训为“恭顺貌”,而《说文解字》曰:“俅,冠饰貌。”《尔雅》亦曰:“俅俅,服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上文紑为衣貌,则俅俅宜从《尔雅》、《说文》训为冠服貌矣。”马瑞辰的意思是首句的“紑”既为丝衣的修饰语,则二句的“俅俅”与之相应当为弁的修饰语,故训为冠饰貌,而不训恭顺貌。
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自堂徂基”点明祭祀场所。“基”通“畿”,指庙门内。这个地方又称作“祊”(崩)。《礼记·礼器》:“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祭,明日之绎祭也。谓之祊者,于庙门之旁,因名焉。”王夫之《张子正蒙注·王禘》:“求之或于室,或于祊也。于室者,正祭;于祊,绎祭。”这是正祭与绎祭区别之所在。《毛诗序》或许就是据此推断此篇是“绎”。羊、牛是用作祭祀的牺牲。
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鼎是古代的炊具,又是祭祀时盛熟牲的器具。此处无疑用作后者。鼐和鼒其实也是鼎,只是大小不同。鼐最大,用以盛牛,《说文解字》:“鼐,鼎之绝大者。”段玉裁注:“绝大谓函牛之鼎也。”鼎次之,用以盛羊,鼒最小,用以盛豕。陈奂《诗毛氏传疏》曰:“上句‘堂’‘基’‘羊’‘牛’以内外小大作俪耦,至本句变文。”也就是说,由上句的从小及大,变为此句的从大及小。“兕觥”又称爵,《诗毛氏传疏》:“兕觥为献酬宾客之爵,绎祭行旅酬(祭礼完毕后众人聚在一起宴饮称为‘旅酬’),故设兕觥焉。”
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也就是“旅酬”。这里突出的是宴饮时的气氛,不吵不闹,合乎礼仪。《小雅·桑扈》最后一章:“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通‘匪’)交(儌)匪敖,万福来求(聚)。”与这三句正可互相印证。
望春归。奈春无语,梅雪虚斗芳菲。半醉醒、冷日含烟,宫漏虬催短箭,西山黛颦恨眉。
缁尘久淹憔悴,旧燕新莺,芳讯参差。
影吊天涯。断云沈、江空梦遥魂瘁。画屏山样,寸心千里,愁见、渍酒綀襟未浣,泥金宝扇曾题。
更凄迷。红兰露零未晞。
昔人画松妙入神,毕宏韦偃及张藻。宋三百年惟李成,石磴烟林更深窈。
近世首推文敏公,尚书云山气势雄。后来作者黄岩李,脩篁古木冈峦重。
中吴江南佳丽地,前辈风流犹未坠。忽惊素壁走蛟螭,乃是茅君醉游戏。
大者昂霄梁栋材,根穿石罅贯铁鋂。稚者新承雨露厚,密叶曾栖鸾凤来。
是中亦有支离叟,欲同杜栎齐上寿。不材固可全天年,钟鼎由来异畎亩。
轩中之人读韦编,坐对松石心悠然。焚香寓目竟白日,默究未尽羲皇前。
翰苑论文沗后尘,谏垣补衮复同寅。重逢共讶忧时鬓,一疏坚辞报主身。
折柳滁亭堪此日,艺兰湘浦有馀春。武陵亦系东山望,倘见渔人莫问津。
君子自明白,小人多险邪。毒阴类鸮獍,纠结如虬蛇。
蓝色丑于鬼,公然专正衙。出口尽蜂蜜,满腹皆镆铘。
月堂幽且深,恒谋破人家。复壁隐且僻,惟虞匕首加。
纷纷秽青史,追思可兴嗟。群阴不可尽,仰叹白日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