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别有团栾致,亭亭倚盖齐。疑抟冰雪造,喜引茑萝跻。
干直知为柱,枝垂想作梯。盘桓神骨爽,髣髴过招提。
猜你喜欢
浮图耽夙寄,对此意殊饶。细叶攒峰削,高柯累级遥。
沸涛仙梵落,掩盖宝幢摇。舍利应曾贮,君无讶后凋。
宿雨洗山新绿嫩,晓风吹杏浅红乾。
沙头路暖日欲上,行客扬鞭不觉难。
黄叶前朝寺,携朋上故基。
近山烟外远,芳草露中衰。
碛碛风吹面,霏霏雨散池。
旅情何许是,排闷强裁诗。
鸾翔凤翥精神异,虎卧龙骧气势雄。若候藏书占太史,九天光燄贯长虹。
曙色浮丹栱,春风暖禁街。
策澜迷秀石,纤草荫新槐。
江南贼来万室惊,太守仓卒呼乡兵。翁持黄金募壮士,长殳短剑如坚城。
猛势凭陵贼远徙,众欲论功报天子。老翁掉头不相顾,独弄鱼竿下烟水。
君不见古时鲁仲连,一书飞矢聊城全。功成却赏蹈东海,慷慨长为人所怜。
翁今持此廉退节,何惭青史共称贤。
玉纤屈损春葱(cōng),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雪白的双手常常弯着,累苦了十指纤纤。两道眉毛淡若远山,低低地压迫眉间。心中早已有说不完的愁烦,猛然听得门外传来卖花的叫唤,顿时停住了绣针,忘了把线穿。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天净沙·为董针姑作
玉纤:女子的手。春葱:喻女子手指。远山:妇女的眉式。因望之淡如远山而名。绒:指绣线。
《全唐诗》有朱绛的《春女怨》:“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朱绛存诗仅此一首,却因末句巧妙的构思留名诗坛。本曲也多少受到了这首小诗的影响。
“玉纤”与“春葱”、“远山”与“眉峰”本属于同一类概念,诗人将它们分拆开来,间以“屈损”、“压损”的词语,“损”是无复旧貌的意思。这样的安排,便带上了一种昔今对照的意味,较之直言“屈损春葱”、“压损眉峰”,更觉婉曲深沉;而“玉纤”、“远山”的拈出,也暗示出主角董针姑的年轻柔美。针姑是对针线女子的称呼,因其飞针走线,所以作者先从其“春葱”寓目入手。所以起首两句,展示了一名年轻女子一边擢弄着纤纤素手做针线活,一边愁眉紧蹙、似有无限心事的形象。
第三句承上启下。“闲愁万种”是对“屈损”、“压损”的小结,“早是”则为领起下文留出了地步。“闲愁”究竟是为了什么作者没有讲,也不易讲,因为平平地叙述解释,难以与上文楚楚动人的愁态匹配平衡。妙在诗人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镜头,让这位针线女子停住了手,“绣针儿不待穿绒”。绒即“茸”,是刺绣专用的丝线,因其茸散可以分擘而得名。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听到了门外的卖花声,这无疑是春天来临的信号。诗人在句前加上了一个“忽”字,显示了董针姑此前一直沉浸在愁思之中。猛然意识到春天,不禁停止绣作,于是这其间的感春、伤春、怀春、惜春,自怜青春,自念人生,这种种的意境便俱在读者意中了。这较之朱绛的“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中”显然更为含蓄、隽永,有青出于蓝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