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马头已匝三千里,故国轻抛二十春。一片青山双鬓白,长盘岭下见乡人。
猜你喜欢
赵氏连城璧(bì),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参考资料:
1、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
2、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赵氏连城璧: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连城璧,价值很多座城市的宝玉。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君:指赵纵。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阿蛮妙舞翠袖长,臂韝珠络带宝装。春风按试清元殿,粉白黛绿立两傍。
三郎老手打羯鼓,太真纤指弹龙香。箜篌野狐拍怀智,觱篥龟年笛宁王。
中有八姨坐绮席,淡扫蛾眉压宫妆。醉看阿蛮小垂手,飞燕轻盈惊鸿翔。
八姨指挥三郎听,颁赉岂惜倾篚箱。缠头一局三百万,莫遣傍人笑大唐。
尾声方断地衣卷,忽闻鼙鼓喧渔阳。播迁才出望贤路,玉食未进日卓午。
粝饭胡饼能几许,不饱皇孙及妃主。阿蛮知是何处去,但见猪龙胡旋舞。
禾川之水流东海,浩浩荡荡千万载。英雄眼底今安在,衰草连天古城坏。
昔日楼台歌舞园,今朝牧马成荒塞。废兴如此不足论,空使愁人容发改。
君今别我归禾川,禾川之水应依然。银屏石下买春酒,画角洲头移晓船。
高堂侍养有慈母,慎勿蹉跎事羁旅。江山遥遥道路阻,可以何时复相遇。
禾川歌,送君去,呜呼别君泪如雨。
翠微径仄,怯鬓白、被风飘影。念橘柚新阴,枌榆旧社,门掩裙裾客冷。
比似侯爪将军树,勿误认、文园秋病。喜百果缀星,千花扶路,如临天镜。
重省。衔杯笑语,云浓液凝。识棨戟门庭,邯郸客枕,先被流莺唤醒。
松菊三休,茱萸再醉,犹是龙山风景。人解道,檀锁雕笼鹇放,一帘尘静。
迢迢何处觅仙关,翠竹苍崖夕照间。
倦鸟依依穿石磴,落花历历点苔斑。
春残几负悄霄约,首白宁辞绝壁攀。
乘兴相携遥蹑屐,一樽聊与赋青山。
蹉跎谁复问长安,九陌花光梦里看。邦禁自宽愁酷吏,史宬多阙借稗官。
风流异代仍归晋,月旦何心冀识韩。清誉几人终惠好,楚江回首溯鸡坛。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三椽卧衰疾。
旁人揶揄还叹咨,问我如何度四时?
我言平生老行李,蓐食趁程中夜起。
当时想像闭门闲,弱水迢迢三万里。
如今因病得疏慵,脚底关山如梦中。
重帘复幕白昼静,户外车马从西东。
若问四时何以度?念定更无新与故。
瓶花开落纪春冬,窗纸昏明认朝暮。
行年六十是明朝,不暇自怜聊自嘲。
婪尾三杯饧一楪,从今身健齿牙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