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啸天南念远游,尉佗台畔作中秋。酒杯借我酬佳节,明月随人到广州。
说饼但馀名士气,飞觞终取虏王头。大江东去连沧海,且听珠娘发棹讴。
猜你喜欢
故乡风景想依然,月满东南半壁天。海外阴晴终有定,人间圆缺古难全。
重完破碎山河影,与结光明世界缘。甲帐珠襦寻旧梦,不知今夕是何年?
方愧无由洗俗尘,喜逢竹外一枝春。
看来未敢轻攀折,待侑诗篇赠故人。
代马不忘北,越禽欣南栖。游子乍还乡,恍恍意翻迷。
入门见父母,惜我颜黑黧。长跪进致辞,行李实惨凄。
为言不足忧,吾肠便藿藜。诸弟出营食,顾见蓬头妻。
弟妇拜且却,小妹娇还啼。阿长将米归,黑盐手并赍。
喜传豆角熟,不但食黄齑。堂堂七尺躯,壮齿生久齐。
饥寒上累亲,不如跪乳羝。
曾随织女渡(dù)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
休唱贞(zhēn)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你曾经随从织女渡过天河,我记得天上云间最美妙的歌。
不要再唱贞元年间供奉皇帝的旧曲,当日朝廷上的士大夫现在已经不多。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2、梁守中译注.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8
织女:即织女星。此喻指郡主。唐时,太子的女儿称郡主。天河:银河。云间:天上,喻宫廷。第一歌:喻极美妙的歌曲。
贞元:唐德宗年号。供奉曲:宫廷内演奏的歌曲。当时:一作“如今”。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
此诗反映了作者追念往日的政治活动,伤叹自己老而无成的感慨。这不只是个人的遭遇,而更主要的是国家的治乱问题。因此,渗透于这首诗中的感情,主要是政治性的。
头两句写昔写盛。天河、云间,喻帝王宫禁。织女相传是天帝的孙女,诗中以喻郡主。这位旧宫人,可能原系某郡主的侍女,在郡主出嫁之后,还曾跟着她多次出入宫禁,所以记得宫中一些最动人心弦的歌曲。而这些歌曲,则是当时唱来供奉德宗的。诗句并不直接赞赏穆氏唱得如何美妙动听,而只说所唱之歌,来之不易,只有多次随郡主入宫,才有机会学到,而所学到的,又是“第一歌”,不是一般的,则其动听悦耳自然可知。这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说李龟年的歌,只有在崔九堂前、岐王宅里才能听到,则其人之身价,其歌之名贵,无须再加形容,在艺术处理上,并无二致。
后两句写今写衰。从德宗以后,已经换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或者还要加上武宗)等好几位皇帝,朝廷政局,变化很大。当时参加那一场短命的政治革新运动的贞元朝士,仍然还活着的,已经“无多”了。此时听到这位旧宫人唱着当时用来供奉德宗皇帝的美妙的歌,回想起在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那一场充满着美妙的希望但旋即幻灭的政治斗争,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真是感慨万千,所以,无论她唱得多么好,也只有祈求她不要唱了。一般人听到美妙的歌声,总希望歌手继续唱下去,而诗人却要她“休唱”。由此就可以察觉到诗人的心情激动的程度,他的心潮是起伏难平的。
望望西山日几回,更怜一雨洗浮埃。远游莫说云门寺,往事聊寻单父台。
鸡犬萧疏迷洞口,交亲零落半岩隈。尊前见在君须斗,速上篮舆相逐来。
蝼蚁浮生脱怒涛,一茆容膝尽逍遥。宦情更比诗情薄,日力聊凭酒力消。
心类候虫寒更切,鬓随霜叶病先凋。儿童失笑翁慵甚,送客今朝却过桥。
中秋北海景凄凄,好拚今宵醉似泥。快请龙冈疾过我,与君同泛玉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