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湖海茫茫晓未分,风烟漠漠棹还闻。连宵雪压横江水,半壁山腾建业云。
春气卧龙将跋浪,寒天断雁不成群。乘潮鼓楫离淮口,击剑悲歌下海濆。
猜你喜欢
烦恼韶光能几许,
肠断魂消,看却春还去。
只喜墙头灵鹊语,
不知青鸟全相误。
心若垂杨千万缕,
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
开眼新愁无问处,
珠帘锦帐相思否?
珍重徐斯远,兹行岂漫游。
过江探禹穴,下水到严州。
损益观其友,渊源问所由。
我居如有絷,君去莫能留。
林间旋叠石为路,日日自汲涧底泉。
老僧意趣似童子,洗手濯足听潺湲。
华屋山丘不可期,岘峰依旧绿参差。空怀下榻延徐孺,无复乘舟访戴逵。
日暮更闻邻舍笛,岁寒赖有角弓诗。旧游寂寞成今古,冷石秋花处处悲。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kān)置雀罗。
我已幽慵(yōng)僮(tóng)更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老朋友和达官贵人们不再和我往来,我门庭冷落,真的可安放捕鸟的网罗。
我已懒散无聊,什么都不做,家中的仆人更是懒过我。你看,一阵春雨刚过,门外的青草又长了许多。
参考资料: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44
2、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
故人:老朋友。通贵:达官贵人。绝相过:断绝来往。“门外”句:谓门庭冷落,可安放捕鸟的罗网。这里用此典,说明人情冷暖。罗:捕鸟的罗网。
幽慵:闲散疏懒。僮:仆人。一番多:一倍多,这里指很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咏闲居是重要主题之一,也称为闲适诗。对诗人们来说,所谓闲,不仅仅是没事做或不做事,而是相对出仕忙于公务而言,所以闲居诗往往成了隐居诗的代名词。司马光退居后,不能忘怀于朝廷政治,所以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阅计行边远,臣工岂惮烦。
嫖姚临瀚水,博望见河源。
榆塞秋先到,沙场日已昏。
前驱争射猎,飞骑绕平原。
澹荡韶光三月中,故人相引到花丛。
莫忧世事兼身事,可爱深红与浅红。且共胜游消永日,但将怀抱醉春风。
群贤讵减山阴会,四座筵开笑语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