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恩诏明年开庆榜,欢声连日动春雷。岂无握瑾怀瑜士,谁是钩河摘洛才。
我亦几回磨铁砚,即今千里上金台。自知凡马非奇骨,尚想皋夔起草莱。
猜你喜欢
翠帝山裳临九有,绛妃水佩候三商。德言夙秉深宫教,姻眷兼联异姓王。
蘋荇新篇分奭旦,椒兰别殿列英皇。我朝家法隆翚翟,会见苍龙捧御床。
惊涛远接蒲昌海,中县方吟瓠子歌。千里云雷传雁信,一宵风雨合龙梭。
圣皇有福成功速,群吏休惭费帑多。回首高邮湖上立,忧时岁月易蹉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luán)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ráng),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新月弯弯如眉毛,没有圆的意思。不忍心看红豆,满眼都是相思泪。
整天劈核桃,那人像桃仁嵌在核壳中一样嵌在我心中。两朵隔墙相望的花,早晚会结成连理枝。
参考资料:
1、吕美生评注,情诗百首,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06,第91页
2、肖笃宋选编,唐宋词三百首(少年版),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42页
新月:阴历月初的月亮。团圞:团圆。红豆:又名相思豆,草本植物,种子形如豌豆。
劈:剖开。桃穰:桃核。仁儿:桃仁。这里“仁”与“人”谐音,意思双关。连理:不同根的草木,它们的枝干连成为一体。古人喻夫妇为“连理枝”。
上阕以“传情入景”之笔,抒发男女间的相思之苦。作者借“移情”笔法,赋予视野中的客观景象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使天边新月、枝上红豆都染上别离相思的情愫。“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意”,明为写月,实则喻人,作者以眉比月,正暗示出相思人儿因不见团聚而双眉紧蹙,郁闷不欢的愁苦之态。“红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离人的眼里却是贮满了忧伤,令人见之落泪。一弯新月,数枝红豆,词人撷取传统的寄寓人间悲欢离合、别离思念之情的两种意象,正表达出对爱人的无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就内容而言,下阕为上阕之顺延;就感情的“走向”而言,二者又有着微妙的差异。如果说上阕中写相思还只是借助于意象的寄托,情感的附着还比较虚幻,词中的情绪基调也是一种充满残缺感的低沉.那么下阕中的情感就相对地落到了实处,词中流露着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的基凋。“终日劈桃穰,人在心儿里”,一语双关,看似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对心上人丝丝缕缕的情爱和日复一日的期盼。“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更表明对爱情的充满信心,尽管花阡两朵,一“墙”相隔,但相爱的人儿终将冲破阻碍,喜结连理。整首词写得情致深长,淋漓沉至。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极其自然地运用了南北朝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托物抒情,论词家评曰:“妍词妙喻,深得六朝短歌遗意。五代词中希见之品。”
旧国经年别,关河万里思。题诗凭雁翼,望月想蛾眉。白发愁偏觉,归心梦独知。谁堪离乱处,掩泪向南枝。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年年后土祠,独比琼瑶贵。
中含散水芳,外团蝴蝶戏。酴醾不见香,芍药惭多媚。
扶疏翠盖圆,散乱真珠缀。不从众格繁,自守幽姿粹。
尝闻好事家,欲移京毂地。既违孤洁情,终误栽培意。
洛阳红牡丹,适时名转异。新荣托旧枝,万状呈妖丽。
天工借颜色,深淡随人智。三春爱赏时,车马喧如市。
草木禀赋殊,得失岂轻议。我来首见花,对花聊自醉。
国之元老太原公,立朝鲠鲠持清忠。作堂晋水近十载,但见歌颂传儿童。
祝公何言再入相,更期寿在乔松上。东风吹嘘遍八埏,乾坤无言物有象。
绿竹猗猗鸟鹤鹤,石岩岩兮松落落。众禽鸣树山起云,千花万花色相错。
苑马南来西入秦,献图称寿意独真。惟天佑德辅皇极,岁寒贞操公其人。
宝也公门旧游者,有怀如画无能写。愿公自寿寿苍生,士庆在朝农在野。
老臆吞云梦,于今在眼中。楚材元有望,湖教故多功。
山色连平野,江流入半空。谁为三鳣颂,夫子又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