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昔年誊绣对青江,倚槛回看玉一双。今日镜中惟瘦影,含情不忍向寒窗。
猜你喜欢
穷居寡(guǎ)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kǎi)然知已秋。
新葵(kuí)郁(yù)北牖(yǒu),嘉穟(suì)养南畴(chóu)。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fǒu)?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
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
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
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
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参考资料:
1、袁行霈撰.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11.03:第100页
2、傅东华选注;王莞菁校订.陶渊明诗: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4.09:第37页3、(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插图本,:凤凰出版社,2012.12:第56页
穷居:偏僻之住处。人用:人事应酬。四运:四时运行。周:周而复始,循环。
门庭:闾里内的院落。门原作“榈”,底本校曰“一作门”,今从之。
葵:冬葵,一种蔬菜。郁:繁盛貌。牖:原作“墉”,城墙也,高墙也,于义稍逊。底本校日“一作牖”,今从之。和陶本亦作“牖”。穟:同“穗”,稻子结的果实。畴:田地。
不:同“否”。
室:妻室。童弱:子侄等。登远游:实现远游。
《酬刘柴桑》前两句“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说没有什么人与他来往,所以他有时竟然忘了四季的节序变化。然事实并非如此,诗人正是在知与不知中感受生命的意趣。之后吟道:“空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墉,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此八句所写与前两句恰好相对,时忘四运与叶落知秋,多落叶与葵穗繁茂,甘心穷居与择日远游,此数者意象矛盾,却展现了时间的永恒性与生命的暂时性。由忘时乃知穷居孤寂落寞;而枝头飘然而至的落叶,乃知秋天的到来,生命的秋天亦在浑然不觉中悄悄来临;墙角的新葵、南畴的嘉穗,虽暂时茂盛繁荣却犹似生命的晚钟难得长久,从而暗示生命的荣盛行将不再。因此诗人在穷居忘时之际又察其生命飞逝,择良日作此远游折射出生命的亮色。“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一句没有对来岁未知的恐怖,但有尽享今朝的胸襟。诗人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
诗中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在淳朴祥和之中,诗篇流露着田园生活的乐趣。这首小诗共十句,虽然比较简短,然而它内容醇厚。在写法上也比较独特,撇开与对方问答一类的应酬话,只写自己的感受、抱负与游兴,显得十分洒脱别样。在遣词造句上,粗线条的勾勒,并着墨点染,使全诗呈现出古朴淡雅的风格,又洋溢着轻快明朗的感情。
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轻衫短帽醉歌重。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阑干到处是春风。
吉仗凶仪备古今,哀歌仍杂管箫音。
喧阗四海修同轨,未满君王孝养心。
禁漏无声昼刻移,天家敕旨出廷墀。诸公且尽仙洲乐,未到分番上直时。
匪颁异数待殊勋,阁下鲰生亦与分。壤奠色丝云雾质,天机金缕凤蛟文。
一时光彩生蓬荜,千载恩荣㜶典坟。佩服终身传世世,羹墙旦夕对吾君。
东风前殿几枝开,不用君王羯鼓催。寄语曲江春宴客,莫教轻负倚云栽。
西平少沈勇,亲寄异诸儿。三十二元枢,遂副西羌师。
虏其名王归,万族尽累累。六诏抗天权,三帅张帝威。
颍川首排荡,永昌翼摧劙。侯其寄留后,剪棘抚伤痍。
一战贼胆夺,七纵酋心归。身没担王爵,翼世秉公圭。
至今二百年,黄屋等崔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