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来就新街居,门庭我到曾。移居忙似燕,危坐淡如僧。
宾馆一无事,吾侪百不能。将何消昼永,吟与醉相仍。
猜你喜欢
又名:题北榭碑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一旦成为贬谪之人,就像贾谊到了长沙,日日西望,望不见长安,也望不见家。
黄鹤楼上传来了一声声《梅花落》的笛声,使这五月的江城又见到纷落的梅花。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7.
2、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297-299.
迁客:被贬谪之人。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
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因在长江、汉水滨,故称江城。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而李白也因永王李璘事件受到牵连,被加之以“附逆”的罪名流放夜郎。所以诗人引贾谊为同调。“一为迁客去长沙”,就是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也含有他的自我辩白之意。但政治上的打击,并没有使诗人忘怀国事。在流放途中,他不禁“西望长安”,这里有对往事的回忆,有对国运的关切和对朝廷的眷恋。然而,长安万里迢迢,对迁谪之人来说十分遥远,充满了隔膜。望而不见,诗人不免感到惆怅。听到黄鹤楼上吹奏《梅花落》的笛声,他感到格外凄凉,仿佛五月的江城落满了梅花。
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王琦注引郭茂倩《乐府诗集》对此调的题解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江城五月,正当初夏,当然是没有梅花的,但由于《梅花落》笛曲吹得非常动听,使诗人仿佛看到了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梅花是寒冬开放的,景象虽美,却不免给人以凛然生寒的感觉,这正是诗人冷落心情的写照。同时使诗人联想到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的历史传说。由乐声联想到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所以《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是很有见解的。清代的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唐诗别裁》卷二十)这首七言绝句,正是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见长,使读者从“吹玉笛”、“落梅花”这些眼前景、口头语,听到了诗人的弦外之音。
此外,这首诗还好在其独特的艺术结构。诗写听笛之感,却并没按闻笛生情的顺序去写,而是先有情而后闻笛。前半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动作加以描写,传神地表达了怀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见”的愁苦。后半部分才点出闻笛,从笛声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苍凉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后情景相生,妙合无垠。
声名早已压人寰,手握枢机鬓未斑。
嘉会宛如鱼在水,远猷直放马归山。
风生帷幄深沉处,春在边陲广莫间。
闻说吴儿眠正熟,月明夜户不曾关。
相门才子真豪雄,志淩霄汉气若虹。平生杖义孝且忠,望云云杳心匆匆。
朱轮紫幰驰青骢,上谒天子明光宫。驩承元老恩爱隆,定省不懈甘旨丰。
一日养不换三公,美哉此乐乐不穷。金辉玉润谁能同,骊驹一曲听未终。
翩然归佩鸣天风,玉缸丝绳酒正浓。为君献取春颜红,临岐一笑霜天空。
四山暗同云,天地一何肃。衰柳凝寒烟,冻禽静且伏。
悄然孤篷底,能否斗酒足。近村无镫火,冥濛此焉宿。
喔喔天鸡鸣,晨光启东旭。
杖屦觅春色,行遍大江西。访花问柳,都自无语欲成蹊。
不道七州三垒,今岁五风十雨,全是太平时。征辔晚乘月,渔钓夜垂丝。
诗书帅,坐围玉,尘挥犀。兴方不浅,领袖风月过花期。
只恐梅梢青子,已露调羹消息,金鼎待公归。回首滕王阁,空对落霞飞。
榕叶婆娑满地阴,银缸烧蜡夜沉沉。幽人不厌鼪鼯径,月底风过是足音。
薝卜香中,贝多林下。赋神女、楚客风流,咏白雪、谢娘萧洒。
爱芳丛、过雨花肥,小院开乍。
绝似小乔初嫁,文君新寡。沾泥絮、杨柳绵轻,覆苔藓、芭蕉叶大。
和来禽、一幅禅心,舜举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