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陈事分明属绮罗,香尘吹尽井无波。
行军长史何劳怒,次第论功妾更多。
猜你喜欢
被发卧盘石,红颜朝日光。有鸾自歌舞,不嫁长沙王。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yīng)语空肠断。若耶(yē)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sī)。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88-90.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33-34.
4、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30.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谢娘:此指游春女。翠蛾:翠眉。蛾:一作“娥”。终朝:一整天。晚:一作“晓”。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支枕后,落帆前。客心孤迥满江天。手叠红笺谁与付。
曹郎句。为客正逢无雁处。
行役暮江边,寒袍未贮绵。灯残聊假寐,酒薄不成眠。
霜气严侵被,冰声劲刺船。平生惆怅事,俱到四更前。
岿岿光复堂,汤汤岁寒溪,故家世业传江西。他园岂无木,重是祖手植。
他地岂无土,重是祖手辟。物生各有主,天道终好还。
岚光映朝牖,不改门前山。堂有趾,溪有涘,我溪不竭堂永峙。
村南村北桃作花,绿芜尽处明春霞。我来看时雨初歇,野烟淡淡花未遮。
侧蕊傍花纷婀娜,长枝短干交横斜。南者盛开北者蕊,一株气候閒有差。
似留馀美戒先尽,含采不复相矜夸。我因避乱去乡邑,花时怅望归路遐。
他乡春色忽烂缦,故园花好将焉加。符山之峰出花外,石骨皴绿无土沙。
点染纵无灼灼华,此邦已觉清且嘉。况有武陵在人世,有田可卖吾将家。
国风惆怅黍离离,只有周郎五字诗。
得见大巫今索矣,可怜小子孰裁之。
心如废井凭谁汲,语到修门未可期。
此别更须留好句,梅花窗外见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