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朝随白云去,暮与清溪还。有时不欲往,伫看门前山。
山色倏隐现,变幻常无端。人事有得失,亦在须臾间。
冥鸿翔高云,巨鱼潜重渊。岂故耽离群,百年心独閒。
猜你喜欢
大块钟名区,端为旷士宅。所以千古人,往往在草泽。
世苦滞尘网,百年如有迫。试问终何成,相顾唯太息。
始知巢许辈,渊衷不可测。涧水流空山,孤云出虚壁。
于以陶性天,兼之识化迹。
苍苍盘山峰,蔼蔼罗村坞。岩谷带茅茨,烟霞互宾主。
中有良田畴,卜筑安乐土。时与植杖翁,欣瞻好禾黍。
归来掩柴荆,著书穷太古。皓月同琴尊,孤云共寝处。
举世仰高风,襟期谁能睹。
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yán)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jù)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dàng)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qiǎn)年华。
垂杨小院,酒罢阑灯送客,扶醉上马,帽檐不正。郊外的路上一片霜气凝结,青松在两边相对,一轮明月当空。深夜中举火把行进,不时惊起林中栖息的乌鸦。
酒醒后,看见西窗上,灯光影印着窗外交错的竹影。提笔能写出才气横溢的歌词,胸中藏有无数的书卷。这样的才气,这样的气度正是一个文人追求的生活。
参考资料:
1、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79
少年游:词牌名,又名“小阑干”“玉腊梅枝”等。垂杨:垂柳。帽檐斜:用“侧帽”事,引《周书·独孤信传》。紫陌:京师郊野的道路。炬火:火把。
交加:错杂。跌宕:放荡不拘。纵横:指书籍摆放杂乱交错。不与:不为我。遣年华:打发岁月。
少年是人生最浪漫的时期,即使像王国维这样严肃的学者也不例外。垂杨小院,对酒当歌,美人流盼,目成心许。
酒罢歌阑疏灯送客,垂杨门外扶醉上马。帽檐不正,似乎是有此醉态,但实际这用了一个典故。南北朝时北周大司马独孤信是个美男子,一次日暮打猎归来,帽子不正,第二天城里就有许多人故意斜戴帽子来模仿他。而王国维这里这个“上马帽檐斜”,倘结合下片的“酒醒”来看,他不但写才子风度,也写才子醉态。
“紫陌”即刘禹锡所谓“紫陌红尘拂面来”。那本应是繁花盛开非常热闹的地方,但现在却是秋日的“霜浓”。这首词上片前三句写的是少年的风流和浪漫,后三句写归途景色的寂静和凄冷,“紫陌霜浓”正好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青松月冷”,再次强调时间已是夜里。“青”是冷色,月是冷光,青松沐浴在月光之下,且是在秋夜之中,就使人产生一种寒冷的感觉。王国维喜欢写这种酒散之后归途的寒冷之感。“炬火散林鸦”套用杜甫的诗句,表面上写刹那间的动,其实却反衬出整个归途的静。这三句写归侨夜景,写得声、光、色兼备,而且静中有动,景中有情,这是它的好处。
下片写的是回到住处睡醒一觉之后那种特别清醒的感觉。“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其实是写月光,因为月光明亮才会把竹影映到窗上。正是这样境界中,就使得这个风流潇洒而又暗怀寂寞孤独的少年产生了对现状的不满足。“跌宕歌辞”和“纵横书卷”是内容放纵、音调美妙的歌词作品,是书案上堆积的书卷,同时也就是胸中的书卷。提笔就写出才气横溢的歌词,胸中藏有无数的书卷,这样的天赋才气和这样潇洒度日正是一个文人最理想的生活。
惯听山头五夜钟,忽惊孤枕景阳风。
明朝乐事知何限,定自无人拜德公。
战垒多新鬼,衡茅表大家。所生真不忝,之死更靡他。
青冢颜何厚,崩城事共嗟。贞魂化雌剑,直可净胡沙。
雄城控华甸,杰阁临芳洲。飞甍起千仞,曲阑围四周。
丹碧何辉煌,文采射斗牛。帝子去不返,俯仰经几秋。
江黑帘雨捲,山青栋云收。孤舟天际来,扬帆在中流。
狂飙薄暮起,坐觉增烦忧。何当扫重翳,白日耀神州。
开图发长叹,天地一浮沤。
瑞脑烧金鼎,卷重帘、庭阴正午,画堂人静。春落天涯知何处,糁地杨花飞尽。
印玉枕、流莺催醒。梅雨纱窗寒欲透,更长年、三月厌厌病。
愁不语,懒窥镜。
江南旧事须重整,隔花阴、传消寄息,月娥难倩。梦断秦楼相思久,芳草佳期未准。
倚遍了、梧桐金井。蝴蝶已归煤麝冷,枉教人、揉碎丁香影。
谁共我,步香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