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蟋蟀鸣四壁,落叶掩紫扉。空房生暮愁,王孙归不归。
晨起望南天,悠然一雁飞。
猜你喜欢
睡翁怜我哭穷涂,千里亲来不着书。未用中宵思白发,孟光堪倚侍巾裾。
眼前烽火满乡关,镇日思家鬓渐斑。昨夜二更明月里,断鸿衔梦上君山。
一春远梦动悲笳,不尽长空雾霭遮。隔渚始波漂落絮,空山初霁咽残霞。
百年风木三江泪,万里星河八月槎。谁在遂州高处望?碧天无际月痕斜。
小楼斜月独凭栏,乡思曾堪值乍寒。梧历风多飘亦怯,菊迎霜久傲应难。
柔情不比长卿剧,累事争如向子宽。又听疏钟动山寺,添衣无语自盘桓。
夜梦到山成,回头千里余。
屡传归去信,不得寄来书。
小迳应添笋,荒畦欠理蔬。
客程频得雨,田里事何如。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diàn),玉人罗扇轻缣(jiān)。
云收雨停,雨过天晴,水面增高并增添了波澜,远处高楼显得比平时更高了,水让人感觉到比平时更凉爽了,雨后的瓜也似乎显得比平时更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遮到画檐。纱帐中的藤席上,有一个芳龄女孩,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静静地享受着宜人的夏日时光。
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古代汉语字典.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5:152、357
2、作品注释译文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画檐:有画饰的屋檐。纱厨:用纱做成的帐子。簟:竹席,苇席。缣:细的丝绢。
作者选取了一个别致的角度:用写生手法,勾画出一幅宁静的夏日图。前三句是第一个层次:云收雨霁,流水波添,雨过天晴,楼也显得比平时高,水散发着凉爽的气息,雨后的瓜似乎也显得比平时甜了,绿树的树阴一直垂到画檐。后两句是第二层次,画面上出现了人物:纱帐中的藤席上,一个身着轻绢夏衣,手执罗扇的芳龄女孩,静静地消受着宜人的时光。整首小令中没有人们熟悉的夏天躁热、喧闹的特征,却描绘了一个静谧、清爽的情景,使人油然产生神清气爽的感觉。
这一特殊境界的创造,得力于作者艺术上的功力。它的特征首先是洗净铅华,全用白描,简洁、清晰得如同线体画。其次,作者特意选择雨后的片刻,将夏日躁动的特征,化为静态:云收雨过,绿荫低垂,就给人一种清爽、恬静、悠闲的感受。第三,与白朴的《天净沙·春》一样,这首小令也可以看作是从楼上女子的角度来描写的。不过,在《天净沙·春》中,作者着重突出的是作品中“人物”的视觉和听觉,而这首曲子突出的是一种情绪体验,“楼高水冷瓜甜”,正是这一具体情景下的独特感受。
百颗蟠桃今几时,浪传此植自瑶池。秋风不者仙家树,春色年年入酒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