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先生画作千秋想,落墨精求笔底坚。十水五山深著力,大含细入总真筌。
猜你喜欢
记从论画每谦辞,高眼于人寡索疵。与辨微芒折毫发,几曾赝鼎混真知。
萟苑纷纷斗画工,模山范水声摩空。包山劲点雨打篷,子畏丽彩辉丹枫。
金粉相誇智日聪,浑沦元气鲜发蒙。日晖桥畔雁宕翁,毫端飒飒若有风。
精专三绝天籁通,性情淡荡谦以冲。爱向江头听宾鸿,余曾立雪请个中。
指授津津论不穷,眼光激电辨异同。自娱录物皆折衷,卧游倏忽归华嵩。
展斯绝笔心忡忡,锦囊什袭保始终,告我后来知所崇。
乱花飞絮趁长髯,来访西湖竹裹庵。
行尽白云三十里,诗人又在白云南。
维水之所归,星辰恣荡潏。大地一巨岛,矧兹千里凸。
要之南北殊,亦有寒燠别。鸡笼北境尽,闻有照海雪。
未随瘴销镕,长留寒凛冽。蛟鼍冻局缩,魍魉避澄澈。
溯初缠世网,灵台渐磨灭。催迫羲车奔,昏迷斗柄斡。
百年音过耳,一逝箭离筈。家山当严冬,皑皑沁肌骨。
冷逼町疃隘,僵卧扃关闭。可怜堆琼瑶,乌能旋蹩躠。
何如溟涨开,浩荡霏玉屑。风姨快展布,滕六逞浇泼。
气侵凝碧宫,光射瀛洲闼。愿赉济胜具,跣踏万壑洁。
目睛刮翳障,脏腑洗污涅。剖开蒂芥胸,还纳团圞月。
丹田沃神泉,天鼓叩清越。安期挹咫尺,木公许参谒。
刀圭一朝授,羽翼生俄忽。上乘万里风,振迅鬖髿发。
遨游蔚蓝天,金殿蜷雌蜺。玉女笑投壶,人寰惊列缺。
确隤固无尽,灵芽亦不折。相与竟终古,安知时代阅。
他乡频见雁,旅夜忽逢君。鬓染峨眉雪,衣沾剑阁云。
风尘谁息驾,井邑尚从军。迢递澴川路,秋声不可闻。
长剑向灯看,休歌行路难。岩窗悬石溜,江槛杀风湍。
城古蒹葭夕,堂空蟋蟀寒。几回青琐闼,朝罢想鸣鸾。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wū)菟(tú),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nián)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xū)魂,山锁吴愁。
半空中风雨布生,给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气氛。怪石像猛虎或卧或蹲,古树伛偻着屈曲的树身。寺院的台阶上蒙着绿苔,两旁的诗壁上沾满了灰尘,藏经楼偎伴着浮云,也显得那样的湿冷。虎丘塔边再听不到古时的琴声,龙潭水粼粼摇动,仿佛存留着宝剑的寒影。我睁开悠悠的醉眼,回顾历史上的虎斗龙争。如今只见浪涛卷动着伍子胥的英魂,青山无语地锁留着吴国灭亡的怨恨。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虎丘:在江苏苏州市西北,相传春秋时有虎踞丘上三日,故名。於菟:虎的别称。钩娄:枝干屈曲伛偻的样子。琴调冷声闲虎丘:虎丘寺塔基,原为晋司徒王珣的琴台,故谓“琴调冷”。剑光寒影动龙湫:虎丘有剑池,相传吴王阖庐以宝剑殉葬,后秦始皇开掘找寻,有神龙跃出而成池。湫,深潭。胥魂: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精魂不散,成了涛神。吴愁:春秋时吴国终为越国所灭,故言。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绘传达给读者,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常法。该曲的特点,即是将虎丘的群景有意识地作为诗人怀古意绪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风雨”虽颇具典型性,却并非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体,仅作为一种冷色调氛围的构成因素。这种严冷的色调,正是作者抚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内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写怪石老树,以及“苔绣”、“尘黏”、“云湿”,并不着重于风雨的介入,而更多地体现出岁月风霜的影响;“琴调冷”、“剑光寒”两句,更是老练地将古迹的历史与现状沟通。这种取景传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以及对待景物的“取其势而不取其质”。
当然,作者也并非将“风雨登虎丘”的“风雨”完全置于一旁,结尾两句“浪卷胥魂,山锁吴愁”,便重又巧妙地转回到了风雨的影响。须知虎丘旁只有一条叫山塘的小溪,无“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丽,也很难与“锁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风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风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为之改容。这两句既是怀古意绪的延伸,又是对风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写,可谓虚实相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