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土花晕碧,相青铜、恰似古时明月。难得方兄完好在,真个二难奚别。
两片寒琼,一朝吴市,邂逅欣重叠。阮囊增采,清商应和新阕。
曾记破碎金瓯,如蚨飞去,半壁争凄绝。一掷何曾孤注判,陷尽中原宫阙。
陵散金钱,玺分御宝,国耻谁家雪。边声厉响,惊心何限亏缺。
猜你喜欢
肃肃鸨(bǎo)羽,集于苞(bāo)栩(xǔ)。王事靡(mí)盬(gǔ),不能蓺(yì)稷(jì)黍(shǔ)。父母何怙(hù)?悠悠苍天,曷(hé)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jí)。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止又无休,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我可怜的父母靠什么养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我何时才能返回我的家乡?
大鸨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成群落在丛生的酸枣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休亦无止,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可怜的父母有什么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奔忙?
大鸨扑棱棱地飞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桑树上。王侯家的徭役从来没有头,我不能回家耕种稻谷高粱。可怜的父母吃什么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时恢复正常?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31-233
2、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34-236
鸨: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栎树,一名柞树。靡:无,没有。盬:休止。蓺: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怙:依靠,凭恃。曷:何。所:住所。
棘:酸枣树,落叶灌木。极:终了,尽头。
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根,引申为鸟翅。尝:吃。常:正常。
这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诗歌。全诗三章首句均以大鸨这种鸟本不会在树上栖息,却反常地栖息在树上来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因为鸨鸟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而今鸨鸟居然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老弱妇孺饿死沟壑,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战乱频仍的现实反映,所以诗人以极其怨愤的口吻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甚至呼天抢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正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时随地都会像炽烈的岩浆冲破地壳的裂缝喷涌而出,掀翻统治阶级的宝座。
全诗三章语言大同小异,这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点。至于三章分别举出栩、棘、桑三种树木,则纯粹是信手拈来,便于押韵,别无其他深意。
龙门凤阁足经营,柳脚颜头尽有情。只向夫人为弟子,谁从舞女得神明。
危峰阻日流空远,素月镂金耀腕轻。不是题书分大醉,如何羊婢易成名。
隔溪茅屋半开扉,缘护晴林昼打围。野鹿饮泉山影动,幽禽出树岸花飞。
百年往事回头换,一路斜阳送客归。要识上方何处是?钟声隐隐隔烟霏。
明维嘉隆世,率土皆琳琅。前茅奋历郡,大树标娄江。
东南并虎视,河洛谁鹰扬。张公起汝邓,九尺须眉苍。
追风跃兹白,掣电飞乘黄。腰悬两龙剑,绝代俱干将。
燕台际天起,黄金矗华阳。公年十八九,掉臂排枫阊。
都人诧玉润,夹道观河阳。含香入建礼,待漏趋明光。
明时甫释褐,吏部聊为郎。青藜校中垒,画戟持东方。
一官等泡幻,千劫宁存亡。维时西曹隽,六七争腾骧。
分麾轶两汉,授甲陵三唐。张公奋臂入,操翰如长江。
流星控繁弱,贯月浮馀皇。金膏丽若木,火齐明扶桑。
维扬怯旗鼓,下雉靡旌
穹林昨夜商飙起,面面芙蓉削空紫。洞口寒泉一
玉箫风外一声清。粉面婵娟月对明。紫府楼台夜不扃。羽衣轻。稳驾双鸾谒帝庭。
且勿长亭折柳枝,离筵已判酒如池。因思会面难期处,直使衔杯到醉时。
樯燕留人双上下,岸花迎客半低垂。计程明日毗陵道,吟寄新诗欲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