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先生仰面叹华屋,手抱遗经常独宿。尽日集庭闻鸟呼,中宵掀窗来鹿触。
我常蹋月望西园,寒星寂寞垂短垣。径约汪君信阔步,青田壶泻三昆仑。
清言若遇王平子,绝倒当年定如此。稽古岂无春卿荣,随学尚有公超市。
先生不乐句羞素餐,先生毋躁句且少安。昼居于内侍汤药,不然讵肯轻儒冠。
病鹤支离堪对语,翩翩平原在何许。
猜你喜欢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xù)蒙蒙,长忆著、灞(bà)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蝴蝶刚刚翻过绣帘,万千玉女一齐舒袖起舞。落花片片,飞絮蒙蒙,总是在回忆灞桥分别后的情形。
浓香深夜时飘入室内的斗帐中,任凭幽深的月光和浓厚的云层覆盖着整个大地。夜晚寒冷,只好躲在温暖的流苏帐中,只是可怜后庭的梅花,被风吹落了许多。
参考资料:
1、王星琦选评.雪: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08:114页2、(清)朱孝臧编选;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231页
上林春令:词牌名,前后段各四句。蝴蝶:喻雪片飞舞。回:指飘飞。灞桥:这里语含双关,灞桥义是唐人折柳饯别之处所,此扣离别之意。
漏:即漏箭,为古代宫中计时器具。月深云厚:指积雪。流苏:帘帐上垂下来的继子,用彩羽或丝织品制成,起装饰作用。这里泛指帘幕。
这是一首咏物词。刘熙载云:咏物应“不离不即”(《艺概》),意即咏物而不滞于物,也就是说好的咏物诗词既要做到曲尽妙处,又要在咏物中言情、寄托。本首咏物词就有“不离不即”之妙。
上片描绘飞雪的动态美,寄托了词人飘荡羁旅之悲情。“蝴蝶初翻帘绣”三句,描写纷飞的白雪,时而像翻穿绣帘的蝴蝶,时而像万千天女散花舒袖长舞,时而像落花飘洒,时而像飞絮蒙蒙。这里采用博喻的方法,将雪比做“蝴蝶”、“玉女”、“落花”、“飞絮”,用这些事物来比拟,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产生了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比喻,可以比声音、比形象、比情态、比心情、比事物,但都要抓住两者之间的可比之处。这首词的比喻,主要是比形象、比情态。蝴蝶穿帘的形象,是比拟雪花的轻而美,玉女飞舞的形象,比拟雪花洁白而飘逸,落花比拟轻飏而凄清,飞絮比拟雪花飘洒而色白。这些比喻都是新奇的想象,富有独创性,自然、精当,达到了“喻巧而理至”的效果。正因这些喻体都含着一个“飘”意,就为歇拍的抒情句“长忆著、灞桥别后”作了铺垫,从而寄寓了羁旅在外,飘泊异乡的愁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又因上片巧妙用典,如“落花”、李白的“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忆秦娥》)而加浓了诗的意境。“灞桥”暗用了王勃“客心千里倦,春争一朝归。还伤北国里,重见落花飞”(《羁春》)。
下片写雪的静态美,寄托词人孤高志趣。姚铉说:“赋水不当仅言水,而言水之前后左右。”(见贺裳《皱水轩词筌》)这是说写咏物诗词,可正面描写,也可侧面描写,或以反衬手法出之。本首下片,词人就用寒梅来衬白雪,既勾画了雪之洁白,又表现了梅之高格,从而寄托了词人的孤芳、高洁的志趣。“浓香斗帐自永漏”一句,写梅花在雪后深夜之时开放,清香从窗外飘入室内的斗帐中。“浓香”代指梅花。“漏永”即“永漏”,意夜深。“任满地、月深云厚”一句,既写夜晚的雪景,如厚厚云絮铺满大地,似皎洁月光洒向原野。天宇大地,上下辉映,好一个银白世界。它静无纤尘,多么玲珑剔透。在这静穆的天地间,有一枝寒梅怒放,散着浓香,衬托着洁白的雪更加光洁隽美了。歇拍“夜寒不近流苏,后庭梅瘦”,又是一个抒情句。赞美雪中梅花不畏寒冷,不同流俗,不趋炎势,只在冰清玉洁中独弄清影。这白雪寒梅的形象又寄托了词人孑然独立的志趣。
本首咏物词,既用博喻修辞法,将雪作多角度的正面描绘,表现了雪之多姿多彩的动态美;又用衬托法,以清高的梅衬洁白的雪,创造了冰清玉洁的意境,表现了一种玲珑的静态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结合中,融进词人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秀雅飘逸的风格。
曲折迷春院宇,参差近水楼台。吹箫人去燕归来。空有落梅香在。花底三更过雨,酒阑一枕惊雷。明朝飞梦隔天涯。肠断流莺声碎。
谁识在官意,开门树色间。寻幽频宿寺,乞假拟归山。半白侵吟鬓,微红见药颜。不知琴月夜,几客得同闲。
交情到老终难已,此味平生毕竟浓。远近行藏两相望,湖山应自白云封。
有宋躬柔德,台谏执天衡。与帝争是非,物论时见凭。
念无九苞彩,爪距若苍鹰。桧冑肉喂之,搏击中所憎。
士气一为夺,千秋犹不胜。侧耳平津馆,嗫嚅承明廷。
咬咬双鸂
客居非蒋径,亦自过求羊。绿酒人来贳,黄花节后香。
敝裘霜气肃,残烛雨声凉。漏尽欲为别,秋宵苦不长。
癖嗜我何甚,瘦吟君独能。并时一寒尉,别派九枯僧。
下马人三拜,穿云路几层。荒原冥漠客,谁与尔传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