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君不见东南大地之水称汪洋,远趋日本连扶桑。
画师要与玄衣使者斗驱入,赵州东郭祇园墙。沺沺汗汗失涯涘,一笔雨笔分低昂。
冲飙怒转势倔强,陡然起立波为扬。我闻江深五里海十里,今此下窥无底谁能量。
回头忽见墨痕变,冯夷气静开生面。慈航宝筏来有无,尺咫蓬莱水清浅。
浪皱靴纹削可平,并刀剪取澄江练。长康漫夸玄武宫,思训羞传大同殿。
学道曾参观水术,探奇复作画水歌。良工下笔畏缺漏,文水武水胥包罗。
愿以天瓢汲泱漭,用浇半生胸中抑塞不平之坎坷。
忆昔南浮淮泗,北步洪河,乘风欲破万里浪,大力横截生鼋鼍。
胡为乎萍流梗泛随秋波,珊瑚生枝不在网,圆折方折谁观摩。
浮槎有人天上去,中洲无梁那得过。吴道子,吴道子,但知画水焉知他。
吾其衰病嗟蹉跎,水乎水乎奈尔何!
猜你喜欢
灵光岁久独岿然,岘首遗碑亦未迁。会向三生记前佛,暂从方丈识诸天。
篆香徐刻黄金印,梵宇时开贝叶篇。门外霜风正摇落,庭前翠柏自安禅。
行矣登长路,乘秋入上都。与君暂离别,握手复踟蹰。
在昔投嘉会,振策事齐驱。悠悠越念载,逐逐府中趋。
相怜语留滞,奋翼及桑榆。归朝承睿奖,振拔不须臾。
方奉手笺贻绿醑,忽通鼻观类黄虀。
自怜徐邈时中酒,多谢微生更乞醯。
未敢啐空杯面蚁,却愁舞杀甕中鸡。
相君五斗安能吸,但嗅新醅醉似泥。
日向皇都永,冰从太液融。
青阳才转律,物物被和风。
台山无牡丹,单叶已最贵。
斗槛数花尔,便欲发光气。
珍重莫肯折,如天藏地秘。
西都每兴怀,此赏殆梦寐。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téng)王高阁。正槛(jiàn)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mù)末(mò)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zhuó)。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万里西风助我登上滕王阁,楚江波涛惊起,云层翻腾。远远望去好像船从树梢上驶过去,有时水鸟雀沙边飞落。晚上阴雨遮天,与唐时无异。
秋天来临、气蓑悲伤,自叹十年官场浮沉,多次落职乡居。唉,算了算了,不去说它了。天地之大,却没有我落脚之地。
参考资料:
1、李晓丽.《国人必读宋词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327页
2、伍心铭.《宋词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年:第473页
正槛外:门外正是。楚山:指西山又名南昌山(今湖北省西部)。古时南昌属楚地,故称西山为楚山。。楚江:指赣江。作:起。木末:树梢。一作“林杪”。
紧:深,浓。秋意已深。休休莫莫:罢休,罢了。乾坤:指天地。着:安放。断送:逗引。角:号角。
上片重在写景。“万里”用得极有气势,“吹”极为生动,写出了登临高阁时的兴致。这里引用了王勃的故事。传说他往南昌途中,水神曾助以神风,使他一夕行四百余里,民谚谓“时来风送滕王阁”。这个故事更表现了作者的兴致,还自然地将目前的登临与王勃当年联结了起来。“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槛外”写出了当时居高临下凭栏四望的感觉。楚山,指西山。楚江,指赣江。“云涨”、“涛作”,景象当时壮观,可以想见词人心潮的激荡。“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这是写登高远望时所看到的景象,征帆像行驶在树梢上,野鸟有时落在沙边。“有时”,二字极为传神。“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暮雨”说明其伫望之久。正当游目骋怀、沉入遐思时,雨雾扑帘而来,真是“珠帘暮卷西山雨”,与王勃当年所见情景如此相象,也不禁临风嗟叹了。
下片重在抒情。“秋渐紧”四句均是由景人情。秋天是易使人感伤的季节,更何况词人此刻正处于官场失意、前途渺茫之际。看远方天水相接,渺渺茫茫,思及自己年过半百,依然漂泊未定,任谁能不伤感,故而“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现在,自己岁月无多,天下虽大,无奈奸臣当道,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所。“乾坤虽大愁难着”。乾坤之大却安放不住、也安放不下他的“愁”。这里以固态体积状愁,既给人以形之大、又给人以质之重的感觉,想象奇特。上面都是登高临景惹起的对往事的回忆和无限慨叹,往事本不堪回首,但面对此景情不自禁,由此抒发出的郁闷不平之气,亦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又吹起来了,声声入耳,又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这正与上片“暮雨”照应,角声混合着秋风、雨意,是多么萧条悲凉的感觉。这是一个倒装句。把“城头角”放在最后,又使人觉得他的无尽愁思似乎像那声声号角一样,在广阔的秋空中,久久回荡。这又变成一个以景结情的好句。“乾坤虽大愁难着”痛愤无比,结句哀思绵绵,刚柔相济,益显其沉痛悲郁。
全文上片写登滕王阁览景,下片借景抒情,由近及远回首往事,十年来宦海沉浮,如流年似水,去日苦短,能有作为的岁月不多了。而社稷颠危,国难深重,有志难伸,内忧外患,充满胸间。临近黄昏,城头的号角更勾引起迁客无尽的羁旅愁思。
毛颖神明更好须,飞腾入月跨蟾蜍。谁将银管为封邑,端为金华妙简书。
凤翥龙蟠文未称,日光玉洁字还疏。何如今代何平叔,笔阵词源总莫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