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满拟繁花照眼红,卷帘晓雾忽濛濛。亦知簧舌惭春鸟,偏有冰心语夏虫。
莲叶待舒仍怯雨,蕉阴微展已知风。寻常物理看何尽,枉说江郎赋恨工。
猜你喜欢
去帆争疾鸟,来缆似疲驽。飘风何谑浪,日与滞舟俱。
明月自东来,诉风向月呼。月骄不语客,停照拂江隅。
江流赴海急,翻挟南薰趋。回首玄峰北,长叫促云驱。
云倦不风敌,中发尚踌躇。独献青山色,偃蹇绘幽图。
云山既无素,江月复非徒。持此百羁身,一苇自揶揄。
痴来欲问影,愁倦不知吾。每向清宵半,人静我依舻。
吴峰空目断,楚水入看无。不畏归途阻,但惜时光徂。
秋声乍夜出,近远落悲梧。望望伤魂处,历乱汉川菰。
故园东望路漫(màn)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píng)君传语报平安。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617页.2、《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卷七。
3、中学教材全解人教版出版社七年级语文下册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旅途的颠沛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客舍心情费忖量,江干一曲女儿箱。羡他绝不关闲事,几个渔舟弄夕阳。
堪笑饥驱浪得名,南辕北辙费经营。但容饱吃桃花饭,鸭绿江头住一生。
临池端欲写黄庭,笼赠鹅群重有情。我亦年来无复杀,不应怪我太憎生。
漂泊无家杜少陵,兵閒奔走如蓬萍。
碧涧香芹因可嗜,脍鲤岂厌银丝精。
百谪九死苏玉局,到处为乡心自足。
有时珍尝百糁羹,何尝不食黄鸡粥。
二子流落甚数奇,攻苦食淡分所宜。
顾无所择随所有,亦曰吾师吾仲尼。
菜瓜鱼肉皆可食,乡党一篇炳星日。
君胡不学圣与贤,乃外吾道从道释。
岂薄朱门粉署郎,穷搜滋味丰时壮。
岂恶毡帽侏{亻离}辈,搏攫羊豕饱腥肪。
不则床头怕金尽,不则继肉乖夙准。
遂将所受父母身,束缚枯肠强坚忍。
况闻君家百指余,正自不同藜苋厨。
独立标榜人所骇,此意未智要何如。
君子之道在中耳,才落一偏犯公议。
有则庶羞不为过,无则□□亦常事。
朋友切磋欲无瑕,早从吾言勿姑差。
庶几上不见摽于仲尼之门,下可□□于杜苏二子之家。
圩氓筑败圩,饱腹无粟菽。强扶南亩犁,辛苦望一熟。
插秧在中田,秋来半黄绿。白雨忽翻盆,积潦齧圩腹。
波头卷春雷,汹涌裂坤轴。仓皇未出门,白水已半屋。
攀椽栖木杪,寝饭杂鹅鹜。客行舣孤舟,系缆怯水宿。
叩门乞灯火,父老迎我哭。我亦一酸鼻,软语聊抚祝。
老稚且相收,慎勿辄弃逐。行看散陈红,官仓有馀粟。
救尔无远谋,每饭惭食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