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踞觚寂寂先生老,啮指由来巧有馀。能作千门万户者,不妨堂上拜公输。
猜你喜欢
荒荒春色钟冬卉,皣皣迟开得后残。并世不知桃李闹,深居犹畏雪霜寒。
琴高变化愁将去,神女迁延愿久看。书幌因依瓦盆养,不阶尺土岂为难。
夙兴弟子原当尔,高卧先生也谓迟。只似侯王惩倍约,那从传记觅嘲师。
朝阳可吸功难学,夜梦能清神不疲。摩眼作诗馀整暇,故应窃笑舍中儿。
秋风泠然动高竹,起并朝檐温体粟。
忽惊剥啄意谁何,乃是和诗重拜辱。
再三开阖手不置,不惟诗好字亦熟。
我虽年事滥催忝,于此论功真未足。
重怜别来不我舍,连日追随访林谷。
和诗未厌数还往,别后要期常诵读。
知音已死或绝弦,闻韶解忘三月肉。
但得我辈识铮铮,徒使世人讥碌碌。
逈与群芳异,含芳向暮春。
不如松柏木,常保岁寒新。
邺(yè)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
书香偏和麝香飘,往代豪华说旱桥。谁是樽前旧词客,满身凉月听吹箫。
山色空蒙雨点微,醉中不觉湿蓑衣。
何妨乞与丹青本,一棹横冲翠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