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枯泪沾巾鲠别言,旧时相送更谁存。白云空望吴山远,黄绶虚荣楚水昏。
看尽家人离乱数,未完婚嫁往来烦。问君不肯淋漓饮,明日舟停何处村。
猜你喜欢
手扬教铎下龙汀,三载从容擅最称。
禄釜半虚家继廪,书窗独冷仕如僧。
狎曾问字春风坐,惜欠论心夜雨镫。
此去兰台芸阁邃,尚须时寄一溪藤。
燕子呢(ní)喃(nán),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zì)歌携手。醉醺(xūn)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忽然交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寻找美酒。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参考资料:1、(清)朱孝臧编选;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翠:指柳叶之色。
踏青:即游春。恣:肆意;尽情。醉醺醺:形容人喝醉酒,醉得一塌糊涂的样子。亦指半醉貌。
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绕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入,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馀杭门外叶飞秋,尚记居人挽去舟。一别临平山上塔,五年云梦泽南州。
凄凉楚些缘吾发,邂逅秦淮为子留。寄谢西湖旧风月,故应时许梦中游。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馀。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君才出於德,妙高如匠石。
但见广厦成,不见斧斤迹。
厚为诸兄奉,自奉颇云啬。
三先阳亢宗,薄俗有惭色。
汝南古佳郡,月旦评一易。
尔来似扬州,不办龙蜥蜴。
短簿髯参军,喜怒移顷刻。
正平竟获免,实我文举力。
念公当乖隔,忧思如纺绩。
耻为儿女仁,到此泪横臆。
熙朝大烹饪,贤者不家食。
朝为郡县吏,暮作台省客。
矧闻诸法从,久欲荐言责。
去去勿重陈,九万自此击。
儒将不须躬甲胄。指挥玉尘风云走。战罢挥毫飞捷奏。倾贺酒。三杯遥献南山寿。
草软沙平春日透。萧萧下马长川逗。马上醉中山色秀。光一一。旌戈矛戟山前后。
烂锦年华作淡观,珠林怕觅解人难。半园春事聊堪给,一阕秋心总费弹。
无碍慧根通奥窔,有情诗派见波澜。法华参透馀憨笑,更借何花献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