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尘塞戈铤血未乾,龙庭烽火报长安。拟擒可汗先开幕,欲拜嫖姚更筑坛。
青海月明胡马动,黄榆风急皂雕寒。材官羽骑多如雨,夜夜旄头倚剑看。
猜你喜欢
周室剪基横地轴,汉家开业扼河源。梯航万国龙图壮,礼乐千年凤扆尊。
白玉殿中芝正茂,黄金台下草初繁。周南未用嗟留滞,故国风烟欲怆魂。
东风旭日转觚棱,极目神州紫翠升。北海波涛三岛近,西山楼阁五云凝。
牙璋铁戟迷秦垒,玉勒金羁出汉陵。督汉广阳俱莫问,暮天回首壮怀兴。
山翠成围连积石,河流如带接崆峒。北巡终协成龙瑞,南幸曾看饮马功。
彩仗参差垂象外,烟花缭绕画图中。独怜旅食真何补,帝苑风光自郁葱。
跃马却怜当日事,闻鸡忽忆十年时。思亲梦逐看花剧,去国情添折柳悲。
天远更为招隐赋,路危空咏卜居辞。上林春色应无恨,谁遣江湖忆钓丝。
寒风萧萧浩无主,长虹晓射咸阳柱。马角生成乌白头,遂令祖龙环柱舞。
端门两两蛮夷人,九楹错绮排九宾。将军有头不得语,开函怒目犹如嗔。
殿上呼王王负剑,夫人匕首何曾验。荆卿大笑药囊前,虹影犹侵血花艳。
虹欲斗龙龙未死,龙死扶苏作天子。天意亡秦必在胡,鲍杂龙腥此时是。
繖(sǎn)幄(wò)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huá)。
马后垂着伞盖,马蹄踩着黄沙,沙沙,沙沙。山遥遥,水茫茫,沿路见到那么多的野花。
眼观敌我形势,战术方略早已成竹在胸。兵马缓步前进,三军肃静无人喧哗。
参考资料:
1、缪钺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19-720
2、钱钟书.宋诗选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92
繖幄:指伞盖。繖,同“伞”,从晋代起,官员出门,仪仗队里都有伞。
策:战术、方略。徐行:慢速前进。哗:嘈杂的声音。
宗泽是宋代与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陆游有两句著名的诗“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剑南诗稿》卷二五《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就是把两人相提并论的。他的诗虽所存不过二十来首,但一部分诗从一个抗金将领的角度反映了宋朝的抗金战争,很有特色。《早发》便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首。
《早发》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全诗的气氛可以用诗中的一个“静”字来概括。这“静”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宁静,又是纪律严明的宗泽部队行军时的肃静,更是一场激战即将来临之前的寂静。这三种“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逼真的行军图。
“繖幄垂垂马踏沙”,写的是行进中的军队。“繖幄”是主帅行军时所用的仪仗,“垂垂”是张开的伞有秩序而无声地移动的样子,给人以静悄悄的感觉。“马踏沙”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那战马踩着沙地所发出的沙沙声,更衬托出行军队伍的整齐与肃静。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个视觉画面表现了一个听觉印象;而行军队伍的肃静不哗,正是反映了宗泽部队的纪律严明,有战斗力。
“水长山远路多花”写了行军队伍周围的自然景色。悠长的流水、绵亘的远山、点缀于路旁的野花,这三者所构成的意境,是一种大自然在清晨时分的静谧。大自然的宁静与行军队伍的肃静互相映衬。“水长山远”既是说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军路线之长。而宗泽既有闲情雅致欣赏周围的山水花草,则表明他对即将来临的军事行动早已成竹在胸,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写作了很好的铺垫。
“眼中形势胸中策”,正面描写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动。“眼中形势”,是指当时的抗金形势;“胸中策”,是指他将要采用的战略战术。宗泽骑在马上,分析着当时的形势,考虑着自己的对策,觉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为这样,所以“缓步徐行静不哗”,让部从放慢速度,坚定而又稳重地向前行进,静悄悄地没有喧哗之声。最后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名将指挥下的部队的风貌。在“静不哗”中,既表现了严明的纪律,也表现了激战来临之前的肃穆气氛。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实实,不作豪迈语,却写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一直脍炙人口。
野塘春草遍,芳树老藤缠。
远信占黄耳,清游任白颠。
山光晴抹黛,湖气暖腾烟。
我有边韶癖,何妨昼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