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翠竹江村古渡边,冥鸿数点没寒烟。濛濛浦口渔灯乱,风急舟横只醉眠。
猜你喜欢
五日零丁离虎穴,一家生死此渔舟。已拌异地埋诗骨,竟有惊魂出逆流。
兵火余生成骇鹿,江湖何处著闲鸥。严城永夜催歌哭,刁斗声声无限愁。
一岁今朝是岁除,旅人况复在离居。从来牛女成惆怅,乌鹊桥边莫寄书。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
谢公城畔(【pàn)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jīn)韵(yùn)一生休。
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cuō)跎(tuó)访旧游。
潇洒不羁飘荡江湖十多个春秋,没有一天不在酒杯前徘徊逗留。
谢公城边被溪水声响惊醒酣梦,苏小门前的柳枝常常拂过我头。
天下的山川景物到底哪里最好,几人怀抱这般情韵一生就罢休?
尘世中人挂冠归去原是平常事,终于将蹉跎了的光阴来寻访旧游。
参考资料:
1、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杜牧诗文选译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51-52页
2、王克俭.杜牧诗文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年:57页
潇洒:形容人的超逸脱俗。十过秋:十多年。杜牧自文宗大和二年(828)十月佐沈传师江西幕,转宣城,又转淮南牛僧孺幕;一度升为监察御史,不久移疾分司东都,后又到宣州崔郸幕,至内升左补阙的开成三年(838)冬,首尾共十一年。迟留:即滞留,有流连、耽搁之意。
谢公城:指宣城。因南齐谢脁曾作宣城太守,留有谢公楼、谢公亭等多处古迹,故称。苏小:南齐时钱塘名妓苏小小。
云山:泛指山川秀色。襟韵:指人的情怀风度。
尘冠挂却:辞官不做。闲事:等闲之事,平常的事。蹉跎:光阴白白地过去。
这是一首述怀诗,展示了诗人矛盾的内心世界,笔墨洒脱而感慨深沉。
诗人自大和二年(828)十月来到江西,后转宣城。以后,辗转漂泊于扬州、洛阳、宣城各地。首尾共历经十一年。此诗首联即以“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迟留”概括了这一段生活。”潇洒江湖”,无拘无束,风韵飘逸;终日为醉乡之客,则于放浪形骸中见愁闷之情。行止风流,内心愁苦,正是诗人的真实写照。
颔联承首联之意,再次点染。“谢公城畔溪惊梦”,接“酒杯”句。每日无事,携酒行游于宣城郊野,观山望水,自得其乐;自斟自饮,不觉醉倒溪边。此句中“惊梦”一词很妙,写出了诗人大醉初醒,不知身在何处的情态。而梦中之惊,耐人寻味:或许,他在醉梦中与亲故旧友重逢,一觉醒来却独枕溪流。或许,在梦境中他仗剑行侠,英雄豪迈,醒来却发现自身依旧是落魄江湖的一介书生。溪畔惊梦,情境皆佳。“苏小门前柳拂头”,写诗人“潇洒江湖”的另一面。妓馆歌楼多涉秾艳轻绮之笔,而诗人仅仅用“门前柳拂头”暗示出流连花柳之意,处理得很含蓄,不伤全诗清朗之调。
颈联转为感慨生平,反映出诗人虽然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但并不甘心终老于此。“千里云山何处好”表面上是寻访山川之胜,其实正是这声对苍茫云山发出的喝问,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咤叱风云、指点江山的襟怀抱负。紧接着,诗人又转过来对着茫茫人世发问:“几人襟韵一生休?”世上有几人能有如此襟韵,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罢了不成,把诗人不得不浪迹江湖的愤慨、不甘于虚度此生的愿望倾吐一尽。这两问,问得豪迈,问得沉痛,问得有气魄,如高天惊雷,滚滚而下,一扫方才悠然低回之韵。
尾联收合全诗,点明“赴官上京”之意。面对现实中平庸无聊的官吏生活,诗人萌出“尘冠挂却”的念头。他把辞宫归去说得很平常,“闲事”而已;事实上,这件“闲事”也难以做到,“终把蹉跎访旧游”,诗人不得不赴京上任,再次把光阴虚掷——回虚前联。此联言辞之间,流露出归隐与人世的内心矛盾。
这首诗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把这位落魄诗人的胸襟间事渐次说尽。其中既有风流倜傥之韵,又有豪宕雄浑之气。
南山老禅翁,白净如水月。
我初获亲近,解此痴脑结。
十年归故里,父老半存灭。
逢师百如旧,才若旦夜别。
故知静能久,岂有火中铁。
致身烦热外,与世作冰雪。
穷秋长安巷,客子送书札。
龙蛙不同趣,掬海救其渴。
平生笑谋食,中路愿颇夺。
犹如伏辕鹿,野性终跳{左足右勃去力}。
触涂惟欲睡,过眼时一哕。
摩尼本无瑕,尘垢终冀豁。
达人孤高与世疏,百年直寄犹须臾。归来掩关聊自如,人之不足等有馀。
乐哉下视濠梁鱼,逍遥自契蒙庄书。异时驭气游太虚,我知枝巢亦蘧庐。
都市悬壶久,香名脍人口。传家有异方,医国称奇手。
年来忆故乡,几度频搔首。赐归出都城,离筵对尊酒。
客路一何长,交情亦何厚。惜别重徘徊,忍折官亭柳。
去去到家时,还寄音书否。容山有高士,术业岐黄技。
几年客京华,清名播人耳。卖药不论钱,宋清良可比。
于今谢老归,琴书足行李。夜来宿雨馀,绿涨官河水。
去去棹轻桡,凌风势如驶。故乡渺何方,三茅白云里。
五坊小儿骑骏马,翠蛾彩女斗花鹑。
御路泥深龙辇过,小队黄衣四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