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画图愁见貌如花,胡骑丛中度雪沙。万里毡房明月夜,谁知思汉泣琵琶。
猜你喜欢
塞草茫茫塞雪紫,沙啄蛾眉寒瘃指。妾身辛苦事和亲,万里关山从此始。
日落穹庐望汉宫。禾央宫月半朦胧。宫中自识君王面,偶隔君门一万重。
小弦声吆大弦急,弦急弦吆如帛裂。琵琶抛却不成弹,匹似妾身长断绝。
和亲辛苦惟妾身,汉家十载无边尘。回头翻觉君恩重,胜作《长门赋》里人。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xù),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昏鸦掠过天空,远而飞去,自己却满怀着怨恨,临风独立。眼下是急雪翻飞,有如柳絮散落香阁。晚风轻轻地,吹拂着胆瓶中的寒梅。此时此刻,心字香烧成灰烬,自己的心也已冰冷。
参考资料:
1、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2000
2、施议对.纳兰性德集:凤凰出版社,2011
昏鸦:黄昏时分,昏暗不明的乌鸦群。香阁:青年女子所居之内室。 胆瓶,长颈大腹,形如悬胆之花瓶。心字:即心字香。
这首词,抒写的是黄昏独立思人的幽怨之情。题材常见,容若所取的也是寻常一个小景。但此寻常小景经他描摹,便极精美幽微。尤以结句最妙,一语双关。“心字已成灰”既是实景又有深喻,既指香已燃尽,也指独立者心如死灰。很是耐人寻味。此词一般解作闺情词,是女子在冬日黄昏思念心上人,然而,解作容若思念意中人也未尝不可。
以“尽”与“立”描摹一种状态。而“恨因谁”,则郑重地提出问题。但是,并不马上回答。而已“急雪”与“轻风”一组并列对句,展开画面。即将内在情思物景化,令其与外部景物融合为一,又将外部景物情思化,谓其“乍翻”与“吹到”。究竟有情、无情,难以分辨。然后,直至结尾,才推出答案。谓心字香与香字心,都已死去。用的是双关语,颇饶意趣。而言情如此,亦够决绝。或以为说闺中情,代女子立言,谓于冬日黄昏,思念着远游人。
这首词存在一个镜头转换,如同拍电影一样。前面两句写的是纳兰自己站立在黄昏渐渐笼罩的昏暗之下,望着渐渐飞远的昏鸦,心里充满伤感,不停地叹息。后面写的却是闺中的女子所住的香闺。这个女子是纳兰心爱的女子。纳兰把镜头对准了她的香闺,对准了香闺的一切物事:从窗外飘进来的柳絮、胆瓶、插在胆瓶内的梅花、落在书案上的梅花花瓣、已经燃完的心字香的灰烬。
银笙声声衬着天涯游子的心香飘摇,归乡之念绵延却始终杳杳。某日醒来惊觉流光已把人抛闪。流光无情比起自觉心如死灰,更叫人心下惘然。
偶因归省赋南游,梦里魂飞故国楼。永夜独行千里客,长途只载一车愁。
鹓鸾得路翔天阙,猿鹤移文出故邱。欲识行踪何处所,天津桥上月如钩。
当年此树正花开,五马仙郎载酒来。
李白已亡工部死,何人堪伴玉山颓。
三伏池塘沸,鸡头美可烹。
香囊连锦破,玉指剥珠明。
叶皱非莲盖,根甘似竹萌。
不应从适口,炎帝亦曾名。
书斋终日无人过,闭户便便事高卧。炎蒸烁体汗流珠,蚊蚋费拍蝇劳驱。
南窗清风可供客,一枕万钱无计得。梦魂未到乡无何,起来搔首空吟哦。
五马三旌驻碧鸡,松篁昏黑上头迷。慈云扰扰珠林北,宝月纤纤绀殿西。
佳客兴来还笑傲,浮生迹有但羁栖。归来村叟分双炬,微径欹危独杖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