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风深巷旧豪奢,骏马银鞍日未斜。
朱第空梁曾海燕,白门垂柳自宫鸦。
草香辇路销金粉,花发江城问酒家。
君去定寻王谢宅,大帆明月向天涯。
猜你喜欢
城头月白乌夜啼,上下择木不肯栖。昔日养雏今已飞,哑哑唤母登好枝。
乌啼亦有树,子行得无归。车中娘娘发素垂,綵旌日向东京驰。
东京土美桑枣肥,衣食可以无寒饥。乌夜啼,啼何为,岁将晏矣归来兮!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此词描写孤独寂寞的相思之苦。开头两句,回忆去年秋天与情人在故溪头、桐树下相晤话别的情景。话别,是推断出来的,是根据下文的“恨”字说的,这恨,只能是离愁别恨。把相唔之处称作“故溪头”,也很有意思,加上一个“故”字,就把二人对年交往的情义包括进去了。接下来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是暗中把自己比喻幽闭的宫女,其孤独寂寞之情状依稀可见。过片三短句,写得很概括,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却很开阔。人是“漫倚高楼”,朝下面含情不语地凝望着悠悠的流水,此时此际,心中所忆、所想,所希冀、所企盼,均在不言之中。“水悠悠”之后接上“几多愁”,也许是巧合,这使读者联想到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三个短句的表现力是相当强的。接下来,“雁书不到,蝶梦无凭”,巧妙地天然属对,把见不到信、做不成梦的情况通过典故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可与上片的用典相呼应,避免了失之单调的弊病,另一方面,也使得词句呈现出丰满的形象性,避免了抽象地空喊孤独、空喊寂寞的弊病。最后以“漫倚高楼”作结束,交代了全词所写的“凭觞静忆”和倚楼凝望的所在之处,使得主人公的活动有了个落脚点,这也是很必要的。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全词以倚楼作结,但倚楼的行为并没有停止,词读完了,在读者的印象中,好像主人公仍然在倚楼沉思,并没有移步离开那儿。
圣烈神谟肇我邦,钜编诏后总宏纲。立心广大侔天地,行事明通迈帝王。
训与六经相表里,法垂万世愈巍煌。讲帷可但资敷绎,夙夜惟知率旧章。
病馀百念不关心,偶见幽芳只自惊。世故纷纷易湮没,会须借此涤尘襟。
上阳迟日千门锁。花外流莺过。一番春去又经秋。惟有深宫明月、照人愁。
暗中白发随芳草。却恨容颜好。更无魂梦到昭阳。肠断一双飞燕、在雕梁。
剔烛亲封锦字书,拟凭归雁寄天隅。经年未报干秦策,不识如今舌在无。
谁作横枝太逼真,枝头的皪眼俱明。
也知笔力窥天巧,无奈清香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