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浅渚蒲叶长,深村杏花吐。东皋春事兴,尽室相随去。
谷鸟劝我歌,青山澹吾虑。日暮望柴关,牛涔取归路。
猜你喜欢
一径缘萝到上方,宿云台阁树苍苍。凭虚目送秋鸿远,向夕窗涵海雨凉。
童子见人能下拜,老僧出定自焚香。近来性癖耽禅悦,长向空门礼法王。
初得中台满岁迁,七闽犹贰左鱼權。
鸡香烬晦华星闼,虎眼波迎下濑船。
几种珍鲑资昼膳,万岑芳茗蔽春廛。
行行正及陶嘉月,溪树烘霞荔子鲜。
咫尺画,画里似吾家。蟹舍鱼庄烟树外,片帆风送去天涯。
江树酒旗斜。
雨雪隔榆(yú)溪,从军度陇(lǒng)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màn)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雨雪纷飞成了边塞的隔离,跟着军队度过了陇西。
绕着营地能看见狐狸留下的踪迹,在山旁还依稀能看见雪地上马蹄的印记。
天寒地冻,连彩旗也黯然失色,鼓声也显得低沉。
乌云漫漫愁绪绵绵,路途苍茫迷失了回家的路。
本站。
雨雪:此处“雨”应读为“yù”,动词,意思是“下”。雨雪:下雪,飞雪。隔:阻隔,隔断。榆溪:榆林塞。此处代指边塞。从军:参加军队。此处既是诗人自指,也指所有戍卒。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漫漫:广远无际。愁云:云气阴霾暗淡。苍苍:空阔辽远。别路:离别家乡之路。迷:迷失。
“”首联破题,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为下文营造了特定的氛围。首尾照应,前说下雪隔断了边塞,指隔断了回家的路,后说不要忘了回家的路。陇西一语双关,一指陇西边关要塞,可见戍边之寒远,陇又有坟墓之意,所以又指战争之残酷。(鲍照《芜城赋》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颔联承接首联,进一步写出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狐”字,使人联想到狐死首丘,传说狐之将死,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家乡的思念,与荒凉形成对比突出戍卒的思乡之情。
“”颈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边地的寒冷、阴暗、萧条与士卒压抑、沉闷的心情融合在了一起。
“”尾联总结全诗,点出了戍卒思乡这个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个主题,则前几句诗的萧条之景也找到了落足点。“愁云”和“迷”,不只是自然景象的反映,更是戍卒内心情绪的传达。
金母紫皇开寿域,炼成天地一炉沙。
千花乱发春无耐,万井交光月未斜。
贫巷有人衣不纩,北窗惊我眼飞花。
歌楼处处催沽酒,谁念寒生泣白华。
谷口晴云散晓光,鸟声呼我渡横塘。轻明独爱桃花静,撩乱偏嫌柳絮狂。
处处丛祠起箫鼓,家家篱落动耕桑。去年今日东坡路,拄杖相将探海棠。
卜宅轩台近,因山禹穴深。缀衣惊在匣,黄屋本非心。
海阔青云隔,天高白日沉。秋风无马迹,惆怅属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