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溪雨后碧山明,渡口泠泠绝涧声。谷鸟怯啼如汉语,岭梅零落故园情。
沅陵客过无寒雁,楚国春来几日晴。万壑千溪烟瘴里,明朝何事向南征。
猜你喜欢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yìng)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脸庞,相映鲜艳桃花。
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9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35-236
人面:指姑娘的脸。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不知:一作“秖(zhǐ)今”。去:一作“在”。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全诗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
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的联想,本从“人面桃花相映红”得来。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凝睇含笑,脉脉含情的;而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动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依旧”二字,正含有无限怅惘。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予何人、此何时节,驾言我欲行志。青原煮豆然萁后,谁豢龙蛇赤子。心为碎。宽底是、翻疑又怕严底是。吾方左计。冷眼别人看,畏首畏尾,身复尚余几。陶元亮,自古真奇男子。督邮尚若人耳。秋凤一曲柴桑路,新秫炊香正美。黄鹄起。见说道、山光潭影皆欢喜。晴窗静倚。还我向来高,仙人羽客,别有一天地。
华林茂族蔼青芬,族本重华远裔孙。
弟侄声光攀郤桂,君王恩渥表于闾。
书帏月鉴琴横席,吟阁云残村隔原。
多感朝英寄诗什,永留风雅贲丘园。
沛邑才过望济阳,河流浅涩觉途长。故人此际应思我,高咏清风燕寝香。
嗷嘈天气如新暑,寂寞心情似晚秋。万卷等身还覆瓿,一灯相对怕登楼。
沧桑旧梦从头忆,哀乐中年到此休。尚有关心一事在,插天烽火正徐州。
不用天河洗甲兵,只凭直道致升平。
三王事业贤臣主,一代师儒难弟兄。
屡薄赋徭民鼓舞,尽除氛翳国清明。
休将前古论今日,万古无人敢抗衡。
物齐各自逍遥,何知鴳小鲲鹏大。乾坤太华,神麇相望,两眉争黛。
元气遗形,幽人良友,朝看夕对。尽共工怒触,巨灵善擘,众山碎、未吾害。
借问此峰谁得。羡白眉、故家文会。萧然文室眼明,更比寻常宽快。
长与安排,名香细茗,芳醪鲜脍。恐不时、便有打门狂客,设元章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