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中纪令辰,尘外迟嘉客。将同嵇阮悰,未枉求羊迹。
侧闻采三秀,独坐炼五石。犬护青泥函,蛾飞白云室。
丹玄岂易成,髓凝何由食。不如持美酒,酣饮恣所适。
缅余遗綵缯,期君报金粒。
猜你喜欢
风雨满苹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方悲庾信愁。
此词在时下流行的不少宋词读本中皆未得一立足之地,足见人们对它的冷淡。大约人们还是喜爱陈亮“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哪有平分月”,“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一类的慷慨激昂之词,及读这首《南乡子》,不免觉得气软无力,以为失了所谓“龙川本色”。其实不是这样。
初读之下,《南乡子》是一首怀人之小令。打头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当日袜尘何处去”,古人习用“凌步微波,罗袜生尘”来形容体态、脚步的轻盈,由此可以想象得出相思之人与所思之人曾有过花前月下、并肩芳径的美好时光。然而徒留下温馨的回忆而已,眼前人却空居绣阁银屏之中,独以风声雨声为伴,面对千里烟波,不禁潸然泪下。
过片紧承上片的“烟波”,用“浪卷涛翻”中的悠悠一叶扁舟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信手拈来,寓情其中,十分贴切。怀人之苦,至此极矣,词人却又突然落下一句:“宋玉方悲庾信愁!”宋玉曾作《九辩》,其中最著名的句子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零落而变衰。”自此之后,“悲秋”成为文人笔下不断重复的主题。庾信是北朝诗人,其著名的作品有《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等,其中也有“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之句。从表面看来,“宋玉方悲庾信愁”只是照应了上片的“绣阁银屏一夜秋”,仍是以环境的萧瑟衬托主人公心中的凄苦而已。但分析作品有时不可不“知人论世”,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其生平志业和创作倾向来考察,词人这里用宋玉、庾信之典是有深意在的。宋玉《九辩》所抒发的主要是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以及对妒害贤良的奸谗小人的憎恶。“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这就是宋玉之悲。而庾信之愁在“乡关之思”,则是不待言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庾信《拟咏怀》第十一首以“摇落秋为气”打头,结局为:“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感慨自己故国(南朝梁)君臣只顾眼前享乐而无后虑之忧。由此看来,陈亮以宋玉、庾信来形容自己的悲愁,绝不仅仅是悲秋怀人,而是怀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北国大地,渴望朝廷扫除奸邪,改变苟安的现状,早图恢复。这样,“浪卷涛翻”云云,也就可以形容词人那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的跳动了。
作家有时候确实是落笔不由初衷的。即使陈亮写《南乡子》之初是想表达怀人之情,那也并不影响他平日所最关心的事情、所念念不忘的思想感情在写作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
功名一世事,兴废岂人谋。
重为苍生起,终随逝水流。
凄凉归部曲,零落掩山丘。
许国言犹在,奸谀可使羞。
清明天气和,江南春色浓。
风物正繁富,邦人竞游从。
官曹幸多暇,交朋偶相逢。
并驱出东郊,乘兴游北钟。
陟险不蜡屐,扶危靡搘筇。
上登道林祠,俯观辟支峰。
辞山次阡陌,长江绕提封。
萧条旧井邑,茂盛新杉松。
揽物思浩浩,怀古心颙颙。
念昔全盛时,兹山众之宗。
天门对双阙,霸业基盘龙。
六朝递兴废,百代居要冲。
人情屡改易,世事纷交攻。
当时佳丽地,一旦空遗踪。
惟有出岫云,古今无变容。
禾黍高低垄亩宽,一春勤苦一秋安。泉甘草美凉阴卧,不用家人接牡丹。
湘岸临潭帖,天山拓汉铭。为谁修楚史,自解注禽经。
语雀羞刑牍,言鹦笑说铃。挥毫千里泻,腕脱不曾停。
论交千里日,不独旅情亲。夜烛长安酒,征衣北地尘。
荣途吾白首,风景是残春。欲赠无奇策,西秦别有人。
倾怀相见开城府,取意闲谈没臼窠。
但取吏曹无狡兔,任呼舞女伐灵鼍。
屡中瓮面酒几圣,苦忆尊前人姓何。
愿得两公俱投报,不唯朱墨要渐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