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有客来从东海湄,笔弄丹青自得师。囊中二像示我亦草草,我于斯人如见之。
溪翁本丰颔,匏翁故多髭。有神乃在髭颔外,予尝得之朝省委蛇时,客之此艺何太奇。
客言我先祖,曾荷文皇知。百年貌得几名士,至今海内声犹驰,不才方愧裘与箕。
今予为亲归,早卧江南野。有形未能图,有影何须写。
君今传我神,谁谓非我者。君归海上超世尘,应将此纸持示人。
寻常倘有知我者,谓我今吾真未真。
猜你喜欢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参考资料:
1、在军,张金玲.《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1:第17-18页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更加耐人寻味。
薰风初转夏,绿树老春莺。暗溜穿花入,轻云隔竹生。
倚凉攲画扇,拭泪听秦筝。素袜香尘暗,槐阴树底行。
颓墉依旧纪红毛,露冷云寒野鼠嗥。负固夜郎曾自大,恢张天网更谁逃。
鲸鲵势绝波涛静,台厦勋悬日月高。世盛永无烽火警,太平黼黻属吾曹。
寒蛩寂寂听无声,去雁归鸿怯远征。天意为怜幽草色,人间始重晚秋晴。
池色净天碧,水凉雨凄凄。快风从东南,荷叶翻向西。
性本爱鱼鸟,未能返岩溪。中岁徇微官,遂令心赏睽。
及兹佐山郡,不异寻幽栖。小吏趋竹径,讼庭侵药畦。
胡尘暗河洛,二陕震鼓鼙。故人佐戎轩,逸翮凌云霓。
行军在函谷,两度闻莺啼。相看红旗下,饮酒白日低。
闻君欲朝天,驷马临道嘶。仰望浮与沈,忽如云与泥。
夜眠驿楼月,晓发关城鸡。惆怅西郊暮,乡书对君题。
剸繁芟弊力无馀,行学存心负厥初。冻笔方驱嚣讼牒,解颐忽得故人书。
分襟固久情还密,领邑虽邻迹也疏。安得同时俱代去,相从山水乐吾闾。
收红拾紫消几许,也费一春强半雨。
不辞长江万波阻,来听先生夜深语。
尚忆向来待樽俎,微雪斜飞小梅吐。
先生半酣染霜免,金章玉句空万古。
今年寒食还相聚,明年寒食知何处?
只道先生押班去,不道门生折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