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丈人行乐鉴江边,真境瀛洲遂盛传。闻道麒麟天上瑞,不知七十地行仙。
一星南极辉珠蚌,连璧东床引玉田。宁似世人婚嫁累,移家游岳定何年。
猜你喜欢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问公何事,不语书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似无言、有意伤侬(nóng)。都将万事,付与千钟。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昨夜霜风,
参考资料:
1、谭新红.苏轼词全集.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306-307
2、刘石等.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68-269
此词上片写景抒情,将秋风拟人与人对话,写词人面对萧瑟秋景,衰容剧增。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历史悠久的传统主题,“霜风”就渲染出秋日的萧瑟氛围,奠定了全词悲凉哀怨的基调;尽管词人不愿意让人看出内心的痛苦,但“衰容”遮掩不住其因政治上的挫折而带来的郁结。接着以问句的形式写出词人有冤无处诉的忧郁愤激,“醉、病、慵”高度概括出了词人生活的无聊和苦闷,显示出对社会和人事的完全绝望。
下片叙事议论,写词人早上醒来,来得庭院,感叹时光易逝,来日无多,而当时处境,只能让他将世间万桩事付与千钟美酒,任凭酒花雪白,眼花缭乱,烛花火红。光阴似箭,强烈地表现出词作的感伤之情;酒醉、眼乱、烛红,充分写出了词人狂放不羁的醉态。
此词上下片采用对称结构,但时序上却有“昨夜”与“今朝”的先后承递关系。词中描述了两幅衰容,一是霜风昨夜入梧桐、今朝来庭下的萧瑟冷落;一是词人病后意慵懒、酒后眼花乱的潦倒颓放。
全词融悲自然之秋、悲生命之秋和悲心境之秋为一体,风格悲凉凄婉,情感沉郁缠绵,富有感染力。它硬语盘空,借秋日病愈,抒发了官场坎坷、世路沧桑的感叹,流露出风烛残年的悲伤。
作者一生多舛,几遭贬谪。这时,曾经骄傲的才子,回望一生漂泊,秋风中过往的淡然、坚定、洒脱似一一看穿。这时的他褪去了才子的傲然,伤得真切。全词悲切中又有作者一如既往的旷达,也表达了作者对坎坷一生的无谓态度,在伤感中放任心性的情感,哀而不伤.
云气沈庐岳,相携入道林。漱泉知内热,闻磬识浮音。
归意风为急,高情谷共深。无言看物外,别酒两悲心。
酒枪药臼气相兼,醉国新移近黑甜。斗室荫浓蕉欲剪,隐囊香淡菊堪添。
诗颜较比行吟瘦,觞政翻因卧治严。任客去来俱枕上,不求因醉恕陶潜。
俨双峰兮亭亭,忽雾绕兮云横。冈峦纷兮离合,涧壑黯兮峥嵘。
望夫人兮不远,路杳杳兮难征。
石榴深院背花眠。细雨熟梅天。霎时惊起,远林鸠唤,霁色断虹边。
江帆片片随云去,何处问归船。记得年时,凤团卢橘,共对一炉烟。
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
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
近来懒病日关门,世事如毛等一髡。此际不知何以故,也将富贵望儿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