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本色行真意,吾师得自然。了无一物在,不异众人前。
世路老犹梗,心灯默已传。客魂常自怪,动落法云边。
猜你喜欢
勿云杯酒阑,且认语笑密。婆娑真一老,跌宕忻六逸。
交游贵忘年,志意当惜日。舒而有鼎彝,卷而有篇帙。
芸窗十载我何堪,漫道何堪亦自甘。壁立未空书满架,儒餐不薄菜盈篮。
读馀时益趋庭训,客到犹欣剪烛谈。闭户浑忘尘世事,青春閒过月将三。
郡邑寅祷旱乾哭,风霆来会雨千山。
真成雨粟从天下,只在为云翻手间。
神不素餐无愧色,农期一饱足欢颜。
丰年酒熟鸡豚社,二老从今请往还。
靧面桃花雪。羡昌昌、搓酥滴粉,珠装翠刷。昨夜分明天上冷,玉兔初肥时节。
早谪向、姮娥宫阙。骑上紫皇狞小凤,笑群儿、项领寻常物。
粗了了,甚贤达。
曾经入梦缭绫滑。是宣和、写生墨绣,虬松都活。今日荷衣能出拜,果应兰芽其茁。
算此事、通都艳说。摩顶苗哥须记取,奋扶摇、绦旋行当掣。
家自有,魏公笏。
水声㶁㶁赴回塘,帘影疏疏绕四廊。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
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解组径归应更乐,偷闲犹足傲羲皇。
处处空篱(lí)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初临郡,陶潜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diāo)残。
从常州回江阴的路上,所到之处到处都是空荡荡的篱笆院落,颓败的江村景象让人触目惊心。
因为少有人迹,路边的野花看上去颜色惨淡;频繁的春雨,使鸟鸣听上去也满含寒意。
上官才刚刚上任,我也还没有辞官而去。
今年春天,首要的任务是平息战乱,谁还有心来关心民生的凋敝、江村的残破?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春务:春季的农事。
当去年夏天,李嘉祐还在哀叹自己命运多蹇,考虑要不要辞官而去的时候,一场突然而来的战事打破了平淡的生活,刘展军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过江阴大地,李嘉祐没有经历安史之乱,面对战争他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应对判断,开始的时候甚至都分不清谁是谁非,江阴的老百姓出逃的出逃,被征兵的征兵,作为文官的李嘉祐似乎对这一切也无能为力,只能坚守江阴,等待时局的稳定。
好在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是战争对江阴的伤害短时间却无法恢复。上元二年春,李嘉祐去常州谒见新任常州刺史,回来的路上,看到满目疮痍的江村,心情应该是无比沉重的,一句“谁肯问凋残”,表达了李嘉祐对民生的关怀,也让他的诗名好了不少。
首联“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前句是直接看到的,后句说不忍看,却偏还要看,江村的残破避无可避,直击人心。
颔联是本诗的精华所在,可见诗人遣词造句的功力。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人民的悲惨境遇却通过花色反映了出来,赋予的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听觉的感受,虽然写的是声音,却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颈联和尾联隐约地表达了乱后初定,诗人意图收拾残局,重新经营民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无奈和彷徨。不过李嘉祐并没有机会重整江阴了,因为当年春天,他就升官去当台州刺史了。
此后,江南到大历年间,才渐渐从刘展之乱中恢复过来,《旧唐书》卷185下《萧定传》载:“大历中,有司条天下牧守课绩,唯定(润州刺史萧定)与常州刺史萧复、濠州刺史张镒为理行第一。其勤农桑,均赋税,逋亡归复,户口增加,定又冠焉。”
晓风吹月下长空,渐觉东窗日影红。寄语邻鸡莫惊觉,家山正在梦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