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年出蜀访南宗,深锁闲房翠藓重。
振锡忽闻游地肺,题门兼得谒人龙。
供吟一路高秋月,投宿斜阳远寺钟。
到日弥天清论罢,徧寻紫阁与圭峰。
猜你喜欢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会听北窗凉。
乾坤秋更老,听鼓角,壮边声。纵马蹙重山,舟横沧海,戮虎诛鲸。
笑入蛮烟瘴雾,看旌麾、一举要澄清。仰报九重圣德,俯怜四海苍生。
一尊别后短长亭。寒日促行程,甚翠袖停杯。红裙住舞,有语君听。
鹏翼岂徒高举,卷天南地北日升平。记取归来时候,海棠风里相迎。
古县荒寒傍卫河,多年仆仆此经过。优伶老得头如雪,犹拨琵琶唱艳歌。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qióng)跨,峰嶂(zhàng)亦冥密。
颇(pō)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mì)。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jiǎn)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向东眺望黄鹤山,只见黄鹤山威势雄伟横出于半空之中。
山的四面环绕着白云,中间的山峰托春天上的太阳。
山峦峭立高跨于空中,高峻的上峰深幽邃密。
多次听说过许多仙人在这里学习飞身升天之术。
一朝成仙飞间蓬莱仙境,流下的石室千年以来空空荡荡。
丹灶早已生出尘埃,清澈的水潭也早已寂静无声,失去了先前的生气。
地宅荒古长满了杂草,庭中苦寒,芝术之类的药草皆已老去。
我很想登临此山,借以保有我的闲逸之致。
观览奇异遍及各个名山,所见却都不能与这座山匹敌。
我寄心于山上青松,由此悟认不再会有客旅情怀了。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85-786.
雄雄:气势雄伟。
弯跨:跨于空中。峰嶂:高峻的山峰。冥密:深幽茂密。
飞术:仙术,求仙升天之术。
蓬海:即蓬莱仙山,因位于海中故称蓬海。
金灶:即丹灶,道家炼取丹药之灶。清谧:清静、安宁。
蹇:句首语助辞。跻:登。
“”李白以夸张的手法渲染黄鹤山的雄伟气势。开头先写山的高大:“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雄雄”二字,极力形容黄鹤山的威势,只见整座山峰,凌空而上,直插云天。接二句又从侧面加以烘托,“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远看去,朵朵白云似乎从山的四周升腾而起,一轮红日仿佛就跟山中的高峰相互依偶着。波浪般起伏、参差不齐的山峦,一排排凌空横跨,宽阔无边;高高耸起的、屏障一般的山蜂,稠密而又显得幽深昏暗。
前六句诗句,全由首句“东望”二字引出,其中有上望、纵望、侧望、环望。整个黄鹤山几乎全被诗人望遍了。可以看出,这首诗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暗寓李白心向往之,因此山曾有仙人居住过。“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人去楼空,仙去室寂。如今山上只剩下仙人当年炼丹的石室了。“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炼丹的“金灶”,已满是烟尘和埃垢;注满玉液之潭,如今已一无所有;整个黄鹤山似乎都被一种清幽寂静的静的气氛所笼罩,一切是那样的神秘。“”一片荒凉冷寂的画面展现于读者面前:古老的荒地,草木丛生;庭园里,灵芝之类的药草,已经苍老枯萎。
从“颇闻列仙人”至“庭寒老芝术”是第二段,共八句。诗人扣紧有关黄鹤山的传说,描绘仙人飞升后的荒凉景象。写法仍从“望”字入笔,但却已经杂入许多虚无的幻想,浓化了全诗的气氛。
从“蹇予羡攀跻”至篇终是第三段。这一段写由黄鹤山的奇伟和有关仙人的传说所引起的向往之情。“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两句,毫无隐讳地抒写自己的仰慕与欣羡,诗人很愿攀援而上。诗人之所以产生这种感情,原因在于“保闲逸”,亦即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过着闲逸的生活。“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两句,与一、二两段相呼应,说明,尽管诗人走遍了五岳名山,但黄鹤山却是无与伦比、无可匹敌的。
总体来说,此诗经过实际的比较,诗人终于决定把黄鹤山做为自己感情寄托之所在,从此永远结束作客他乡,寄人篱下的生活:“”这里的“青松”代指黄鹤山,同时也象征看诗人坚韧不拔、冬夏常青的性格。“悟”,觉悟,醒悟。“客情”,暗指客居他乡的思想情感,也包括了诗人奔波流浪,怀才不遇的一生。
水斋岁久渐荒芜,自愧甘棠无一株。新酒客来方宴饮,
旧堂主在重欢娱。莫言杨柳枝空老,直致樱桃树已枯。
从我到君十一尹,相看自置府来无。
清豀西岸作鶉居,敢怨投闲百不如。
喜得君家好兄弟,相逢如对古人书。
闻君又作钱塘客,多在青楼少泉石。
佳人姓苏名小小,占断西湖好春色。
沙棠为舟桂为桨,惊起鸳鸯飞两两。
有时醉倒百花间,不记六桥新月上。
行乐须当少壮时,英雄自古皆堪悲。
归来莫负张京兆,鹦鹉窗间唤画眉。